放大圖片
《和平頌•夢飛揚》群眾歌詠比賽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無數愛國同胞走上戰場,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鬥爭。黑山扈戰鬥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平西抗日游擊隊第一次與日軍正面交鋒取得重大勝利的戰鬥。
投筆從戎 殺敵衛國
流亡在北平的東北大學生、抗日義勇軍成員和北平各界救亡人士,於「七七事變」後的第三天7月9日就成立了一支抗日武裝,7月22日原東北抗日義勇軍成員趙侗、高鵬、紀亭榭等在昌平縣白羊城村關帝廟前宣佈成立國民抗日軍。
1937年8月22日夜,國民抗日軍化妝成日軍,智取了德勝門外的第二監獄,繳獲步槍百餘支、輕機槍3挺,釋放了600餘名被關押的人員,其中30多名「政治犯」大多是中共黨員。
據參加戰役的史進前將軍回憶,當時他們連夜把釋放的人員帶到青紗帳裡召開大會,向他們表示:「願意抗日的、會打槍的、身強力壯的,站出來抗日;老弱病殘的、不願幹的,可以遠走高飛......」話音未落,一下子站出來200多人,平西抗日游擊隊迅速壯大起來。
9月5日,國民抗日軍在昌平三星莊村召開全體人員大會,正式定名為國民抗日軍,重新任命了軍政委員和各級領導人:司令員趙侗,政治部長高鵬,秘書長汪之力,總參議陳大凡,一總隊長紀亭榭,二總隊長宋鳴皋。給部隊授予了軍旗「國民抗日軍」,向戰士們發了紅、藍兩色袖標,紅色在上表示戰鬥,藍色在下表示祖國山河。國民抗日軍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又被稱為學生軍。從此,「學生軍」、「紅藍箍」在平郊群眾中聞名遐邇,被日寇視為心腹大患。
首戰告捷 擊落敵機
黑山扈位於百望山東端山腳下,是從西直門去溫泉、陽坊、南口的交通要道,距當時日軍的青龍橋據點只有3公里,是日軍嚴格控制和把守的要地。
1937年9月8日,國民抗日軍二總隊在百望山天摩溝外國教區一帶活動時,被青龍橋據點的日軍偵知。上午10時左右,日軍派出一支小部隊,分乘兩輛卡車,向游擊隊發起攻擊,遭到了頑強阻擊,不得不棄屍逃竄。
當年游擊隊的老戰士閻鐵、王建中,對這次戰鬥曾有過描述。他們說:「走在最前面的那個鬼子一下子就被我們打死了,槍也讓我們繳了回來!」,「日本人迷信得很,被打死的鬼子口袋裡還裝著護身符呢!」
下午2時許,日軍又出動七八十人,從頤和園方向趕來增援,向天摩溝發起進攻。游擊隊集中火力猛烈還擊,當即有20多個鬼子兵中彈倒地。敵人被迫退守一座山頭,與游擊隊火力對射。二總隊五大隊長杜雄飛、指導員霍志德奉命帶領兩個中隊,從左側包抄到敵人側後方,向敵發起猛烈攻擊,日軍被迫愴惶撤走。
戰鬥中,突然從城裡飛來一架敵機,對國民抗日軍陣地進行盤旋偵察。飛機飛得很低,連駕駛員的面孔都看得一清二楚。四大隊小隊長蘇家順,在東北軍幹過,軍事技術好。他舉起手裡的輕機槍,向敵機猛烈射擊,大聲喊著:「把它打下來!」在他的帶領下,戰士們舉槍齊射,敵機被擊中起火,墜落在清河附近的農田里爆炸了。
黑山扈抗日戰鬥,殲滅日軍60餘人,擊落敵機一架,在全國抗戰之初,一支游擊隊能夠取得這樣大的勝利,實屬不易。它不僅大大鼓舞了當時的北平人民,而且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共在巴黎主辦的《救國時報》報道了黑山扈大捷的消息,並高度評價這次戰鬥是「義聲所播,民氣大振」。不幸的是,大隊長杜雄飛在戰鬥中犧牲了。
立碑銘文 以饗後人
1991年7月,在參加過黑山扈戰鬥的一些老將軍、老游擊隊員的倡議下,百望山頂的望京樓內修建了「黑山扈戰鬥紀念碑」,題款由楊成武將軍書寫,碑文由原老游擊隊員閻鐵起草,史進前、汪之力、紀亭榭等研究定稿,由第二炮兵離休幹部周英鵬書寫後鐫刻成碑。由北京西山試驗林場、海淀區委黨史研究室立碑。
1997年9月8日,黑山扈戰鬥勝利60週年,當年參加戰鬥的老將軍、老戰士焦若愚、史進前、紀亭榭、汪之力、王建中、閻鐵等及已故老游擊隊員的子女數十人,在這裡植樹立碑紀念。「游擊隊之林」五個字,由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有「書法將軍」之稱的史進前手書。(作者:海淀區青龍橋軍休所瞿定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