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在大連與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時表示,中國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是「形有波動,勢仍看好」,這番話精闢地概括了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走向。近期,內地經濟由於結構性改革帶來結構性調整,加上外圍環境出現一些不明朗因素,導致實體經濟面臨一些困難,經濟數據出現下行的波動。但長遠而言,改革將令中國經濟通過結構調整獲得持續穩定的動能,相信隨着改革的推進和深化,中國經濟將進入穩健增長的「新常態」,對中國經濟的各種暗淡、悲觀預測,將會一掃而空。
李克強總理昨在與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時,分析了當前中國經濟的形勢及走向。他認為,一些經濟指標的短期波動,並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整體趨勢,因為,上半年GDP增長7%,而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在700萬以上,顯示就業比較充分、居民收入有同步增長和環境不斷改善,中國經濟仍在合理區間內運行。李總理並指出:「中國人民有智慧,中國政府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李克強總理這些分析闡述,為我們觀察中國經濟走向提供了符合實際的正確方向。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通過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這些改革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之中,尤其是對於減少政府審批程序、改善國企運行體制、完善金融體系、開放民營經濟、全面鼓勵創業等方面的改革,長遠將全面釋放市場的豐沛活力,讓中國經濟獲得巨大內生動力,出現實質性飛躍。
事實上,目前中國經濟總的趨勢還是維持增長的,但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改革調整,尤其是目前的改革已經觸動到許多深層次問題,短期內自然會帶來一定的增速波動,而外圍經濟的波動更增加了中國經濟的壓力。比如說,今年7月份,中國的出口、投資、工業等領域,受到外部環境、季節性因素等方面影響,增速有所放緩;還有,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國家調整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也導致人民幣匯率產生波動和貶值壓力,對進出口領域和一些企業造成了影響。但對這些發展中的問題和短時間的波動,不應作出懷疑論、悲觀論甚至陰謀論的判斷。這次李克強總理談到近期外間評論較多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他強調:「人民幣匯率能夠在合理、均衡的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持續貶值一定是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這不是我們的政策取向。」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了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走向,澄清了外間指中國要利用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的誤判,可給中外金融和企業界一顆定心丸,使世人對人民幣的未來發展和中國金融改革的前景更加明朗。
對於中國經濟走勢,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由於掌握的數據不同,甚至由於目的不同,總會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和判斷。這一點都不奇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能夠保持正常心態,能夠掌握科學方法,從而作出立足發展動能、立足長遠前景的正確預測的人,就能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中國經濟一起成長,分享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紅利。 (相關新聞刊A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