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電車男」最愛120。
現時投入服務的電車有160多輛,每一輛都有屬於自己的編號 ,但最為電車迷趨之若鶩的是120號,即電車公司刻意保留的1949年款式的第五代電車,現時全港只剩下1輛行走,車內備有藤製的座椅及作照明用的鎢絲燈膽,有電車專家形容其為「香港的標誌」。
每一輛電車 每一個編號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於港島北部沿海岸線行走,全長近30公里,行經120個電車站,每日平均接載20萬人次的乘客。 最初只有26輛單層電車,時而至今,已增至163輛雙層電車,包括兩輛古董觀光電車,每一輛都有屬於自己的編號。
最為車迷趨之若鶩的是電車公司刻意保留的1949年款式的第五代電車,車的編號為120號,數量只剩下1輛,多在西環至北角一帶行走,車廂以樟木為主要結構,車身上有傳統藥業廣告,車內備有藤製的座椅、作照明用的鎢絲燈膽,以及由英國引入的近一個世紀的機械組件及控制器。
研究電車歷史的香港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張順光表示,雖然電車公司一直有更換新款電車,但電車公司肯聽電車迷意見,讓1949年款式的第五代電車繼續行駛,保留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他指出,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特色,但自己最喜歡的是電車,因為有特色及夠經典。
愛好者指港藤製品已絕種
張順光認為,第五代電車最特別,因為座椅是藤製的,「一坐落去有懷舊嘅感覺。」他表示,香港製造的藤製物品已經絕種,老師傅的手藝式微,「如果藤椅損壞,應該好難搵師傅維修。」
他續指出,有別於第五代電車,千禧年面世的第六代電車及2009年面世的第七代電車,前者是用光管照明及用類似快餐店的膠椅,後者是用LED燈及木配鋁合金的座椅,舒適度增加及車廂內籠更寬敞。
第一代電車是單層電車;第二代電車是雙層,但沒有蓋頂;第三代亦是雙層,但改為帆布頂;第四代則由帆布頂變為木頂。 ■香港文匯報記者 鮑旻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