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麟
俄羅斯在敘利亞發動首輪空襲,其行動之迅速,教全球政治觀察家吃驚,亦跟華府的猶豫不決形成強烈對比。美國過去幾年在敘利亞問題上拖拖拉拉,成果欠奉之餘,還被「伊斯蘭國」(ISIL)弄得焦頭爛額。一直想從中東亂局抽身的奧巴馬,會否趁機把棒交給普京,止蝕離場?
奧巴馬上任以來一直以從中東撤軍為己任,故打從敘利亞內戰開始,已可見他甚為抗拒蹚這淌渾水,多年來只是口頭上「要求」敘總統巴沙爾下台,還有軍援反對派武裝,希望「借刀殺人」把巴沙爾趕走。奈何敘反對派是扶不起的阿斗,一年前華府豪言今天會有5,000名經美國培訓的敘反對派赴戰場,實際數字卻連百分之一也沒有,最近更被揭發有反對派把美國軍備轉交恐怖組織「基地」,華府可謂顏面無存。
令奧巴馬失算的還有伊朗,美國早前促成伊朗核協議,奧巴馬為替協議護航,甚至不惜向國會叫板。奧巴馬想不到伊朗近日背着華府,跟俄羅斯、伊拉克及敘利亞建立情報共享聯盟,與美國對着幹。奧巴馬冒着得失傳統中東盟友的風險,也要嘗試與伊朗走近,如今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顧此失彼,隨時令美國中東戰略付出沉重代價。
當前美俄角力其實並不陌生,2013年奧巴馬威脅揮軍敘利亞,之後卻就出兵責任與國會互拋皮球,結果給俄羅斯「冷手執個熱煎堆」,以調停者的姿態介入。美國在敘利亞折騰超過4年,不但未能如願促使巴沙爾下台,後來ISIL崛起、西方空襲乏力,更要借助巴沙爾的力量來對抗這共同敵人。如今俄軍名正言順開入敘國「救駕」,華府想隻手掌控敘國政治進程的幻想已幾近破滅。
儘管奧巴馬不甘把敘利亞局勢主導權拱手相讓予普京,現實是美國已淪為配角,只能從旁看着俄羅斯盡情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