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開始,「香港遊」卻風光失色。入境團旅行社協會資料顯示,訪港旅行團數目較去年同期減一成至一成半。與香港旅遊零售等行業的淡靜市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跨境購物中心銷情火爆。因為吸引力下降,外圍環境變化,再加上「趕客」行動的負面影響,香港旅遊業的「寒冬」恐怕難以在短期結束。「趕客容易請客難」,重振旅遊業已刻不容緩。當局需盡快規劃建設更多有特色的旅遊設施,加快邊境購物城建設,為提升本港旅遊業競爭力注入新動力,吸引遊客回歸。
2003年起內地開放赴港個人遊,每到「黃金周」,香港隨處可見扶老攜幼觀光遊覽、大包小包滿載而歸的內地遊客,旅遊業和零售、餐飲、酒店等相關行業「丁財兩旺」。不過,隨着國家日益開放,世界各地爭相吸引中國遊客,對香港構成巨大競爭壓力;多年來,香港在增添旅遊新景觀、提升旅遊吸引力方面,無所作為、乏善可陳;更嚴重的是,有少數極端主義港人針對內地遊客,策動激進暴力行動,造成內地遊客誤解,訪港意願受到很大打擊。今年「十一黃金周」,內地訪港旅行團從去年平均每日300個下跌到只有260個,本地酒店的預定入住率也從往年超過八成,跌至今年只有逾七成,向來是遊客必到的尖沙咀,今年黃金周的人流也明顯較往年少。
香港「黃金周」人氣不足,一水相隔的深圳卻呈現另一番光景。市內以銷售香港日用貨品為主的跨境購物中心火爆異常。有深圳市民直言,之前多會在節假日赴港採購母嬰用品和護膚品,但跨境購物中心開業後,購物可送貨上門,免除過關排隊、兩地奔波之苦,省時又省力。可以預見,隨着越來越多的港貨通過跨境購物中心進入內地,香港旅遊、零售等行業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受到衝擊。本港旅遊業如何應對內憂外患的挑戰,重新挽回內地遊客對香港的興趣、信任和信心,值得社會共同關注。
自2005年迪士尼樂園開幕後,香港再無新旅遊景點面世,即使是港人引以為傲的維港景色,也因設施老舊、缺乏新鮮感,被美國傳媒列入全球十二大「令人失望景點」之一。香港要重新激發內地遊客的興趣,必須為旅遊業注入新血液,增設有特色的旅遊景點和相關設施。本港有商界人士主張興建「邊境購物城」,積極牽線搭橋,為項目開展奔走。「邊境購物城」既能分流來港購物旅客,減少對市區的壓力和對市民的滋擾,又有利於吸引促進旅遊業發展,搞活經濟、創造就業職位,理應盡快推動項目早日啟動。全社會都應理解、支持「邊境購物城」等旅遊購物設施的興建,避免重蹈「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覆轍,更不應利用司法覆核等手段阻撓計劃。只有這樣,才能通過一個個新計劃、新設施,讓香港旅遊業乃至整體經濟逐步重拾動力。
(相關新聞刊A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