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組隊應付測驗 同尋最佳療法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高鈺) 是次港大及理大籌組的大規模跨院校課程,主要涉及港大中西醫、護理、藥理、生物醫學、社工,及理大的護理、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放射性治療、化驗科學、醫療化驗科學等學科。在新的教學計劃下,兩校學生將參與約3小時面授課程。計劃首席研究員陳立基指,學生將分別獨立和與其他學科的同學組隊應付測驗,包括處理腫瘤、抑鬱、骨折等個案。由於學科背景不同,參與學生處理手法和關注點或也會不同,他希望學生能透過協作,共同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

面授課程3句鐘成重點

陳立基指,計劃將6節課納入現有課程之內,其中最重要的1節將會是3小時面授課程。他介紹,該部分要求學生自修相關個案的醫學基礎理論,在完成獨立進行的跨專業學科測驗後,需與來自不同專業學科的同學組隊重新討論和進行測驗,共同解決難題。

課程將選取一些課題,並假定一些臨床個案,要求跨專業學生團隊處理,其後再透過網上平台跟進及持續學習。現時暫定的6大課題或範疇包括處理腫瘤、抑鬱、骨折、防止血液凝固、發育遲緩及一人服用多種藥物的病患個案。

陳立基舉例說,面對一個長者跌倒兩天被發現後,出現脫水和血糖不穩定且無法聯絡家人的個案,「醫科生可能建議做手術,穩定脫水情況。社工學生想先找出婆婆的家人;物理治療學生則可能強調,趁手術前兩天要物理治療令婆婆保持肺功能。原來長者手術前要先做物理治療,其他專業的學生便可能不知道。」

他指出,給予學生團隊機會處理臨床個案的目的,正是希望學懂得活用習得的知識,並藉此刺激他們討論和互動,建立專科學生之間的認識和尊重。

提到計劃推行的困難,陳立基表示,由於涉及跨校逾千名學生,場地與時間安排,以至不同學科學生配對等實際操作問題,仍有待解決。

相關新聞
大學創新教學系列一:港大理大推「混教」 育醫藥跨專業團隊 (2015-10-08) (圖)
組隊應付測驗 同尋最佳療法 (2015-10-08)
自資院校倡招非港生上限翻倍 (2015-10-08) (圖)
遊監獄學守法 中學生聽囚犯心聲 (2015-10-08) (圖)
美學者下周訪中大談碳循環 (2015-10-08) (圖)
生涯規劃新專版10月登場 (2015-10-08)
津校增聘老師轉嫁 3000堂費超上限8.4倍 (2015-10-07) (圖)
部分收取貴價堂費的津校 (2015-10-07)
大專生製「表情貼紙」傳播快樂 (2015-10-07) (圖)
中大邀諾獎得主分享發掘窮人潛能 (2015-10-07) (圖)
薩凡納周末辦藝術工作坊 (2015-10-07)
好書說不完: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把握當下 (2015-10-07) (圖)
中華書局 (2015-10-07) (圖)
徵稿啟事 (2015-10-07)
誤當重藥更快好 農村濫用抗生素 (2015-10-06) (圖)
學者研勞工NGO 盼成果助內地工 (2015-10-06)
生涯規劃:協恩中四生實習添另類體驗 (2015-10-06) (圖)
教聯會促增小學校長支援 (2015-10-06)
新地突破助文憑試生「拜師」實習 (2015-10-06) (圖)
大學遊蹤:加納「種」廁所 「童」唱洗手歌 (2015-10-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