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農改之父」 杜潤生逝世


放大圖片

享年102歲 推動包產到戶釋放農村活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10月9日早晨6點20分,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國務院農村發展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102歲。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的杜潤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對於中國農村推動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重大改革起到關鍵作用。

近幾年,杜潤生一直在北京醫院住院。知情人士稱,老人離世很突然,情況突然惡化,經過一夜搶救,最終在9日早上離開。

起草五個「一號文件」

9月初,杜潤生還為於9月19日召開的「中國現代鄉村旅遊30年」論壇題詞:「鄉村旅遊好!」當時國家工商總局原黨組書記、副局長楊培青宣讀題辭時說,這是杜老在清醒的時候寫出的很硬朗的筆跡。落款時間為2015年9月3日。這也是杜老去世前的最新動態。

杜潤生出生於1913年,原名杜德,中國經濟學家、資深農村問題專家,曾先後任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一直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問題」。

杜潤生的名字與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場戰役--農村包產到戶是緊密聯繫在一起,他所主持起草的「75號文件」和五個「一號文件」,為當時飽受爭議的包產到戶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國農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結束長達30年爭論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改革的起點是以包產到戶為標誌的農村改革。據媒體報道會議稱,改革前高層爭論異常激烈,當時杜潤生試探性地提出,先在貧困地區試行包產到戶。這一建言得到了中央高層的應允,並最終形成後來著名的1980年75號文件,即《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文件指出,對貧困地區來說,包產到戶是一種必要措施。這個文件打破了多年來形成的包產到戶等於資本主義復辟的僵化觀念,向前邁進了一步。事後有人總結,正是農民的「闖一闖」,杜潤生的「試一試」和鄧小平的「看一看」,促成了這個偉大的變革。

一年後,時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確立了「包產到戶」的合法性,結束了對「包產到戶」長達30年的爭論。

此後,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杜潤生參與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於家庭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的推廣和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新聞
「農改之父」 杜潤生逝世 (2015-10-10) (圖)
人物名片 (2015-10-10) (圖)
不拘一格用人才 門生眾多 (2015-10-10) (圖)
話你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015-10-10) (圖)
特稿:畢生為農民權利鼓與呼 (2015-10-10) (圖)
浙環保衛士建網上「水地圖」 (2015-10-10) (圖)
忻皓:應推全民監督建設 (2015-10-10) (圖)
「最環保爺爺」做義工 (2015-10-10) (圖)
屠呦呦最大心願:改革體制 激勵青年創新 (2015-10-09) (圖)
特寫:淡泊名利「屠奶奶」 (2015-10-09) (圖)
文匯觀察:醫藥界還有幾多「無冕王」 (2015-10-09) (圖)
陳竺:科學方法促中醫藥走向世界 (2015-10-09) (圖)
陳凱先倡中醫藥創新列國家戰略 (2015-10-09) (圖)
科研人員可望獲允申註新藥 (2015-10-09)
浸大教授:屠呦呦認真到「苛刻」 (2015-10-07) (圖)
寧波市領導電賀 市民湧舊宅拍照 (2015-10-07) (圖)
李克強致函賀屠奪諾獎 (2015-10-07)
梁振英網誌讚中外優勢結合 (2015-10-07)
青蒿素虧本生產 抗瘧奇佳不停產 (2015-10-07) (圖)
中國人首奪諾貝爾醫學獎 (2015-10-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