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傑華曾處理一宗割脈個案,事後體會到自己不是「人肉錄音機」,對工作多了一份使命感。
聞查詢申綜援愈講愈激動知出事 熱線日均處理1.3萬個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佩韻)冰冷電話聽筒的另一端,有沉荍N靜又不失同理心的前線工作人員為市民解難排憂,更能救回寶貴生命。1823的服務主任蔡傑華在某天凌晨,收到一名女士的來電查詢,發現她情緒愈來愈激動,甚至聲稱已割脈,正在流血。本打算轉介至社工協助,怎料她掛斷了電話。蔡傑華當機立斷通知警方,救回該位女士一命。他認為,自己不是「人肉錄音機」,而是為市民多想一步,多做一步。
1823政府熱線在2001年成立,當時僅為5個與環境衛生相關的部門處理查詢和投訴,至今已擴展至22個部門,有近400名前線員工,每日平均處理1萬至1.3萬個電話個案。
蔡傑華:對工作增使命感
蔡傑華在2010年加入1823任職客戶服務主任,在9個月後他首次通宵值班。某天凌晨,一位女士來電查詢申請綜援事宜,並投訴有關安排。蔡傑華以為是一般投訴或查詢個案,心想只要聽清楚她的訴求,轉介相關部門處理就行。怎料她的情緒愈來愈激動,聲稱已割脈,正在流血。他當時嚇一跳,但仍鎮定,心想這是一條生命,不可輕易放棄,故與該女士保持通話,嘗試令她冷靜下來。
正當蔡傑華想轉駁來電予社署當值社工,該女士卻突然掛斷了電話。蔡傑華及當值經理擔心其安危,決定報警,最後警方和消防趕到發現女事主割脈,及時送院搶救,拯救了她的性命。這件事後,蔡傑華對工作有了新的體會,對工作多了一份使命感。他說:「我覺得自己不是『人肉錄音機』,不單要聽電話,還應為市民多想一步,多做一步,為他們解決問題甚至拯救生命。」
1823的工作人員更需要細心,清楚了解市民的實際需要。在2008年6月初,當時香港連日大雨,天文台持續發出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大嶼山嚴重水浸和山泥傾瀉,水浸和渠道淤塞的來電暴增,高峰時每半小時逾1,000個。
細心麥穎雯為渡輪客解憂
此時,當值人員麥穎雯接到一位大澳居民來電,稱本想在渡輪停航前趕回家,但發現最後一班船乘客太多,她未能上船回家,要求船公司加開航班。麥穎雯表示,當時海面風高浪急,渡輪航行會有危險,遂請那名大澳居民耐心等候天氣好轉才乘船回家。
再談下去才發現,該名大澳居民是擔心家中的長者及小孩,故希望盡快回家。及後在聽筒另一端傳來鼓噪聲,原來碼頭還有百多位乘客在苦候。麥穎雯馬上致電運輸署緊急事故協調中心要求協助。不過當時全港多處交通都受到嚴重影響,加上天氣惡劣,運輸署最初也表示渡輪服務暫難恢復。
麥穎雯沒有放棄,繼續向運輸署職員解釋情況,運輸署於是與船公司商討,最後營辦商終於安排加開一班船到大澳。她表示,該次事件讓她體會到處理投訴必須有同理心,「市民不能回家,情緒受到影響。易地而處,他們憤怒事出有因。」她又認為,前線工作人員不要讓負面情緒積壓。接完電話如有不快,應先停下來,跟上司或同事談談,紓緩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