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頭髮花白的英國人林賽已為保護中國長城奔走呼籲近30年。 網上圖片
出生在英國默西賽德郡的威廉.林賽,11歲時就着迷於地圖上蜿蜒在中國北方的長城,並立志一定要親自去看看。四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位頭髮花白的英國人已為保護中國長城奔走呼籲近30年,從清理長城上的垃圾開始,林賽發起了一系列旨在保護長城的公益活動,並組織成立民間機構「國際長城之友協會」。多年保護長城的經歷讓林賽明白,一定要喚醒人們對長城和其他歷史文化遺蹟價值的認知。目前,他的中國妻子和兩個兒子也投身長城保護工作。 ■新華社
1986年,林賽第一次來到中國,計劃從山海關開始,越野跑完整段長城,後因水土不服而中途放棄。
1987年,他再次來到中國,從甘肅嘉峪關到山海關,用雙腳丈量了2,470公里的長城。當時由於自然風化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長城亟需保護。鋻於此,林賽決定留在中國,保護長城。
林賽最新出版的《虛擬長城:50件長城文物》一書中,詳細介紹了其從全球各地搜尋到的50件與長城有關的文物,並記錄了文物的來源、故事及歷史背景。
考慮到林賽為保護長城所作的貢獻,1998年,中國政府授予他「外國專家友誼獎」。2006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授予他「大英帝國勳章」。
把長城「搬」進英博物館
2007年,大英博物館展出中國秦朝兵馬俑,這讓林賽受到啟發,為什麼不把長城「搬」進大英博物館和其他英國著名的文化機構呢?通過這些世界知名的機構,可以更有效地傳播長城以及中國的文化和歷史。
林賽一面和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商討展覽,一面與中國各地有關的博物館聯繫,邀請他們提供長城文物照片,以及歷史故事和考古發現;他甚至還探訪蒙古國的戈壁沙漠和中俄邊境,考察中國國境以外的漢代長城遺蹟。
除籌劃展覽之外,林賽還計劃促成中國和英國之間有關長城保護的合作。他認為英國政府的經驗可供中國借鑒,如英國的哈德良長城也曾面臨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後來英國政府將觀光旅遊和遺蹟保護相結合,令哈德良長城得以留存至今。
「長城是中國的,也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我覺得自己有義務保護好它。」林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