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記者帥誠 攝
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70周年學術研討會廣州開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70周年紀念日。當日上午,來自大陸、香港、台灣及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30餘位專家學者及新聞出版界人士齊聚廣州,於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7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相關主題演講,重現並強調當年的歷史真相。
開幕式上,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發來書面致辭,台盟中央副主席陳蔚文、全國台聯黨組書記梁國揚、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鱗、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分別致辭,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
王偉光在致辭中表示,1937年,日本發動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企圖從精神上徹底俘化台灣人民,使台灣成為侵略中國大陸乃至地區的殖民基地,這些都是鐵的歷史事實,當前有一種論調認為,是日本開啟了台灣的現代化,這是一種脫離歷史事實的觀點。
開幕式結束後,來自各國家及地區的專家學者們分別作了主題演講,其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鄭海麟作了名為《從歷史與國際法看台灣的法律地位》的主題演講。
王曉波:日據50年 台無「皇民」
台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在演講中指出,近年台灣有部分人提倡「皇民化」,針對這種荒謬言論,他強調,日據台灣50年間,沒有一個台灣人當過一天「皇民」。王曉波補充道,關鍵證據就是當時存在的民族差別待遇,「日本當時實行的台灣總督獨裁的六三法,日本國民在台灣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集會結社出版自由等,台灣人則沒有」。這種畸形的體制使得當時出現了一些可笑的現象,1920年台灣青年雜誌無法直接在台灣出版,需要在日本創刊發行後銷往台灣。
他還坦言,當時相同職位的台灣人和日本人,日本人薪資高出一倍,更甚者強制台灣學生在學校競賽中不能超過日本人獲得第一名,在工作單位台灣人也不可擔任主管職務,台灣人無法成為正式的兵種只能當炮灰等。即使1941年日本開始在台灣真正實行皇民化政策時,諸如此類的民族差別對待,使得台灣人對日本人存在無法消解的矛盾,台灣人也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皇民」。
李中邦:扭轉「親日」 變為「合中」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李中邦在談到台灣光復後新「親日」現象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時提到,台灣光復後的70年間,從「抗日」和「光復」角度來說,台灣越來越多人不想提抗日,且現今台灣的「親日」現象日益明顯。
他表示,當前台灣政府或地方政府興建、重建相關建築或舉辦與日本文化相關活動越來越多,甚至台灣的日本料理店數量已超過中餐廳總和,「311東日本大地震」台灣捐款世界第一,安倍感謝被寫入教科書,台灣民間也開始盛行將日文漢字詞語當成中文使用,電視廣告、住宅建案名稱直接使用日文等現象。
李中邦表示十分擔憂,他提議未來大陸應該努力爭取東亞流行、時尚、文藝、演藝的主導地位,他認為當前的流行文化都具有一種沒有統戰的統戰魅力,也更容易打動人心。只有從這些角度引起台灣民眾的注意和共鳴,才可能扭轉台灣「親日」變為「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