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以筆作刀,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張樂平抗戰作品展開幕,主禮嘉賓合照。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沈清麗)中國著名漫畫家、「三毛之父」張樂平被譽為以筆作刀的「抗日戰士」,現正於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辦的「《以筆作刀,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張樂平抗戰作品展」,展出了張樂平在抗戰時期的歷史照片和部分文物,包括抗戰時期戰地速寫43幅,抗戰時期各類宣傳畫159幅,代表作《三毛從軍記》全套畫稿,以及其生平照片25幅,展覽為期7天至11月3日。
陳林許曉暉俱孟軍等主禮
今年是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漫畫人物「三毛」面世80周年。香港青年聯會、亞太日報、三聯書店聯同張樂平研究會共同舉辦是次展覽。展覽於28日開幕,中聯辦青工部部長陳林,特區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香港青年聯會主席范駿華,華菁會主席陳晴,張樂平之子張慰軍,作品展籌委會主席詹勝共同主禮。
范駿華張慰軍致辭
范駿華在開幕式致辭指,抗戰結束後,張樂平先創作了《三毛從軍記》及《三毛流浪記》,當中的「三毛」角色,反映了多數中國孩子的命運,也是多數貧苦良善中國人民的象徵,因此「三毛」一直受到國人的關注和喜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他的抗戰作品燃起國人的愛國及護國之心,提供當時國人需要的勇氣及希望。
范駿華希望藉此展覽讓本港青年了解中華民族那段充滿犧牲與熱血、激情與光榮的歷史,更加熱愛祖國、更加珍惜和平,在今後發展道路上,多一分寬廣的視野,多一分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使命與擔當。
張樂平之子張慰軍指,父親被譽為以筆作刀的「抗日戰士」,在1937年至1945年抗戰時期,創作各類抗戰宣傳畫作,作品很有說服力,激發了國人的民族情懷,令他在軍旅漫畫中享有很高地位。但隨着年代已久,他的作品大量遺失,高峰時有600多幅,現僅存200多幅。
今次展廳中特設高科技互動區,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平面的「三毛」形象轉換成3D影像,讓觀眾可與「三毛」合影。畫展還將2015年再版的《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漫畫叢書,送予每天首20名前來參觀畫展或臨摹「三毛」漫畫的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