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薪酬調查發現,本港明年僱員的薪酬加幅介乎4.1%至4.3%,未必能追上通脹。環球經濟形勢不明朗,本港經濟形勢亦不容樂觀。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加薪難免對僱主構成不小的壓力。可幸香港勞資雙方素有互相諒解、同舟共濟的傳統。在營收狀況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資方不妨多體諒員工,儘量積極回應加薪訴求,釋放誠意,挽留人才,維護香港有人情味的勞資關係。
眾所周知,本港已進入通脹周期,而加薪幅度追不上通脹,意味着打工仔即使有加薪,其收入情況未必能得到實質改善。故此,站在靠薪金生活的打工仔的角度,當然希望薪酬調整幅度能追上甚至超越通脹,減輕生活負擔。打工仔的這種現實願望,並不過分,資方應該能夠體諒。
雖然美國加息腳步迫近,歐洲和新興經濟體經濟疲弱,世界經濟不明朗風險進一步增加,本港作為細小的經濟體受到外圍影響在所難免,本港企業尤以中小企為主,營商者的經營壓力可謂越來越大。然而,越是不景氣時期,勞資雙方更應該保持和諧,團結一致應付挑戰。其實相比金融危機和「沙士」時期,當下企業的經營狀況仍未至於太差,仍有一定贏利,如果能夠從所得利潤中多劃撥一些用於加薪,適當照顧僱員的加薪幅度期望,合理更合情。事實上,有些僱員在僱主加薪未符期望的情況下,往往通過跳槽達到加薪目的;如果多人才跳槽,對企業運作的穩定性難免造成直接影響。僱主們與其錙銖必較,令勞資關係停留在完全的金錢利益關係,倒不如多些人情味,儘可能多發放花紅、獎金,靈活加薪獎勵員工,讓員工充分感受到僱主的體諒和重視,帶動公司士氣,提振工作表現。這就是所謂的「除笨有精」。
以往香港經濟曾陷入衰退,勞動力市場出現過凍薪、減薪、失業。來年的薪酬調整水平可能不能彌補通脹上升的幅度,但有得加好過無得加。加薪牽涉多方面的因素,在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員工亦應理解資方的難處,多換位思考,對加薪應持理性態度,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實事求是協商,求取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方案,努力達至雙贏。只有勞資雙方齊心協力,和諧共濟,企業競爭力才能得到提升,勞資雙方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相關新聞刊A1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