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 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京港兩地註冊會計師行業交流研討會」昨天在港舉行,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出席活動時表示,中國內地經濟今年估計無法「保7」,但也不會差很多,料最終增長為6.8%-6.9%左右。他相信,內地經濟放慢已成定局,料「十三五」期間的經濟增長目標僅為6.5%,因為「要實現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6.5%已經足夠了」。
外需疲弱是經濟放慢一大原因
謝國樑指出,內地經濟放慢的一大原因是外需疲弱,出口對經濟的貢獻不斷下降。據他統計,2002-2006年,內地出口年均升幅29.5%,外需拉動GDP4.3個百分點;2007-2011年出口升幅14.5%,外需拉動力大減七成;2012-2014出口增速再減至6.8%,拉動力再減一半;而今年1-8月出口已經負增長,拉動作用為負數。
謝國樑認為,歐美的新常態是經濟最多增長2%,又笑稱,美聯儲主席耶倫最近的幾次演講,「問她加不加息,她講到暈倒都講不清楚。我就看準她不敢加息」。美國目前欠債達到20萬億美元,「加息的好處在哪裡你看不見,但壞處是財政負擔要大大增加」。他斷言,西方只會愈來愈窮,歐洲更是選票政治和福利國家,因此對內地而言,靠外需拉動出口沒希望。另外,即使歐美經濟復甦,大量訂單也已轉到東南亞國家,當地月薪折合人民幣僅為1,000多元,內地過去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再。
談及「一帶一路」政策時,謝國樑表示,這是中國在新時代環境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長遠戰略,具有多方面的深遠影響:短中期可促進與歐亞大陸經貿往來,幫助刺激亞太周邊國家內需,增強中國的貿易及產能容量。中長期打通西部地區通往歐亞大陸通道及印度洋口岸,建立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維護海運安全。如果以年均10%的增長率計算,至202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貨物貿易額將達2萬億美元。
須繼續開放倒逼改革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也在同一場合表示,內地現在的形勢是半城市化、相對工業化、服務業相對落後,收入非常不平均。從供應鏈角度看,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從資源到人力到資本,條件都比30年前好,但從需求面而言,有錢人過去一段時間將需求扭曲了,導致市場對奢侈品、高檔房的需求高,加劇了供需不平衡。他認為,要解決內地的諸多問題,必須繼續開放。金融海嘯後,很多國家是「關起門來改革」,包括英國,對外比較封閉,盡量減小受到全球金融動盪的影響。「中國應該反過來,繼續開放倒逼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