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搭「十三五」發展快車特區政府應主動引領


中共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昨天全文公佈,提出全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顯示國家繼續高度重視港澳,尤其是香港在國家未來的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為香港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拓展空間。香港繁榮發展的歷程表明,如果僅憑香港社會各界自發、個別、零碎地去做,只會是事倍功半。香港各界應樹立積極有為的理念,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對國情世情研究,強化與內地的聯繫,引領香港加強與內地的經貿聯繫,扶持香港的創新產業融入國家創新發展體系,協助香港工商、貿易、金融及專業服務界參與國家的雙向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這樣才能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讓香港切實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全面搭上「十三五」國家發展的快車。

在改革開放之初,香港作為國家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的最重要的窗口,曾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過,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港英政府根本不會、也不可能在其中發揮任何作用,只能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香港回歸之初,特區政府受港英遺留的所謂「積極不干預」的理念影響,對兩地的經貿合作及各方面的交流採取了「無為而治」的做法,只是繼續由商界以民間和自發的方式進行,這在當時的條件下,也許差強人意。但是,在香港回歸已經十八年後的今天,特別是隨着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對香港的日益重視,這種陳舊保守的模式,顯然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更不能幫助香港抓住難得歷史機遇,奠定長期繁榮穩定的堅實基礎。

未來五年,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對於香港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階段。尤其是香港既要面對外圍日趨複雜的經貿、金融環境,又要擺脫泛政治化的干擾,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夯實發展基礎,更要按照中央「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全面提升其地位和作用,鞏固三大中心,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其任務非常繁重。如果純粹依靠民間單打獨鬥、勢單力薄,又如何能夠做到呢?遠的不說,就說要強化其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恐怕香港沒有一家銀行能獨自撐起這個大局,必須要由特區政府有關部門與內地相關機構攜手合作,就許多政策性問題達成共識,再推動銀行界來研究落實。還有,要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香港民間的資本和經驗都遠遠不足。因此,特區政府必須拿出最大的勇氣和智慧,主動承擔起引領、推動、支持的職能,帶領全社會全面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在創新發展方面,更要採取實際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強與內地的全面合作,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特區政府以及廣大公務員,拓寬視野,擺脫陳舊觀念的束縛,進一步加強國家觀念和熟悉國情,有關財金部門更要深入了解「十三五」規劃的詳細內容,領會國家經濟政策,並與香港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適度有為地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新聞
搭「十三五」發展快車特區政府應主動引領
振興零售業 需誠實經營及周到服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