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演藝蝶影:口音的假定性


小蝶

某齣電視劇播出了數天後,有人問我為什麼其中一名男主角會有上海口音。我近乎沒有看過此劇,所以說不知道。但我知道此劇的背景是上海,已經覺得只有一名男主角操上海口音是有點不妥當的。後來,我看到男主角的解釋是因為在三名男主角之中,他是唯一的上海人,所以他便有上海口音。若該名演員不是因發晦氣而胡亂拋出一個答案以堵塞眾人之口,他這個解釋便更不合理了。

我們看話劇時,很多時候都會看翻譯劇。翻譯劇的意思是演繹外國不同國家的劇本。所謂翻譯,便是將原作所用的語言翻譯成中文,又或香港劇團現時會直接翻譯成廣東話來演出。除了語言用來讓當地觀眾明白台詞之外,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原劇本本身的時間、空間和人物。譬如說《王子復仇記》,雖然香港的演員是以廣東話來演出,但我們都知道人物角色並非香港人而是丹麥人,故事發生的地方並不是香港而是丹麥皇宮,而時間是發生在十三至十六世紀而非今天。觀眾看劇的時候,都必須先要了解舞台的「假定性」,即是一些約定俗成的理解。《王》劇若搬上香港舞台,便是以廣東話演出;若在法國演出,便以法文演出。當中的「假定性」是我們都知道《王》劇的人物其實都是丹麥人,他們亦本來是在說丹麥語的,只不過為了令本土觀眾明白台詞內容,才會將丹麥劇本翻譯為不同的語言。

我們看電影和電視劇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背景是香港的製作時,扮演來自內地的演員會模仿潮州、上海、東北等口音,也會有洋人演員扮演外籍人士說廣東話時帶西方口音。這是因為我們看的是以香港為背景的電影和劇集,所以外來人有口音是合理的。

反過來說,當我們看那齣背景為上海的電視劇,我們早就明白當中的「假定性」--所有人物都是在說上海話的,因為那是上海。要有口音的,除非角色是來自其他省份,否則演員們雖然在說廣東話,其實人物角色是以上海話交談。要有口音的,反而是非上海人,例如劇中有其他省份的幫會人物的話,那班人所說的話便是應有口音的上海話了。

現時只有一名演員因為他是唯一上海人而操上海口音,可真令我大惑不解。難道他身邊的全都是廣東人,整個上海只有他一人是上海人?他可以有口音,但偏偏不可以有上海口音,因為劇中大部分人物(尤其是路人甲乙丙)都是上海人。

相關新聞
《百日告別》接納死亡 學會放下 (圖)
觀影記趣:音樂主導電影 (圖)
影音館:《小王子》星際公路電影 (圖)
視事追擊:武士老師半平太
百家廊:搶房大戰
此山中:曼谷文苑文師傅 (圖)
隨想國:心中的節日
雙城記:台灣有「國光」
演藝蝶影:口音的假定性
翠袖乾坤:神來傳譯
古今談:強國需核能科技支撐
「遊走」宇宙 追夢六十載 松本零士永存赤子心 (圖)
人文攝影師Olivier Follmi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