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黃思華、黎健鉅和曾可澄等早前獲得「歐萊雅研究實習獎學金」。 黎忞 攝
黃思華實習展實力 獲知名巴斯德研究所錄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香港屬彈丸之地,學習和工作競爭激烈,若能放眼國際,定必可拓闊眼界和獲得更多機會。三名來自香港大學的年輕科學家早前獲得「歐萊雅研究實習獎學金」,赴法國的科研實驗室實習約3個月,分別參與關於病毒學、癌症及真菌的研究。其中港大牙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黃思華因表現出色及積極參與醫學研討,獲知名的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實驗室(Institut Pasteur)聘請為全職研究員,即將出發赴當地延續其科研頂目,希望透過了解不同真菌與人體免疫系統的機理,幫助研製抗排斥藥物,造福人類社會。
本科就讀生物訊息工程的黃思華,畢業後加入港大牙醫學院協助創建生物數據庫,從而開展其科研歷程,以微生物為主要對象,並着力研究與免疫力問題關係密切的念珠菌及抗真菌藥。她一直認為科學家應該有更遠大的目光,而在香港其相關的專門科研機會不多,遂毅然報名參加上述獎學金計劃,並成功入選,在今年4月至7月到法國巴黎實習。
研影響免疫系統念珠菌
黃思華跟隨當地科學家進行流行和感染病學研究,專門研究同樣影響免疫系統問題的煙麴黴菌。她介紹說,煙麴黴菌存在於空氣之中,免疫系統良好者不會受此菌影響發病,而對於免疫力低者如愛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者,卻足以造成系統性感染及致命,因此業界認為有創造新藥的迫切性。她續稱,念珠菌和煙麴黴菌同屬真菌,兩者發病機制相似,加上真菌細胞與人類細胞結構同樣相似,多種相似性亦會增加藥物研發的難度。
在實習期間黃思華也參與醫學界研討會,展示自己的念珠菌研究項目,更因而得到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青睞,聘請她做全職合約研究員,繼續進行更多真菌專門研究,她將於下月出發赴法國上任。就巴黎出現恐怖襲擊,黃思華指有與實習時的同事聯繫,各人都安全,她自己則暫未改變計劃,但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
同樣獲是次實習獎學金的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曾可澄和微生物學系博士生黎健鉅,也於今年早前完成於法國實驗室的實習。
黎健鉅在當地進行結構性病毒學研究,專門研究針對中東呼吸綜合症的蛋白提取技術,希望有助將來研發出相關治療疫苗和藥物,若將來病毒有大規模爆發,可令社會有一套相應措施。曾可澄在當地進行發育與幹細胞生物學研究,專門研究肝癌與蛋白質HP1的關係,研究如何抑制蛋白質HP1以減低癌擴散、病變,並將技術帶回香港,有助將來研發出相關治療方法。
赴法國實習體會科研文化
各得獎者在法國除專注研究,也體會到法國科研文化。黃思華指法國實習期間日長夜短,在晚上10時半天空仍然光亮;有法籍同事在入黑後才驚覺一天已將近完結,可見他們工作時十分專注。她續稱,部分法籍同事在休息和吃飯時間亦會環繞研究項目討論,對科研充滿熱誠,與港人將工作視為苦差不盡相同。黎健鉅則表示,法國人平日生活休閒,但在實驗室內法籍同事皆十分勤奮,亦顯出當地社會對研究氛圍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