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2015年的港股基本注定收跌,那麼2016年是否有望否極泰來呢?雖然新年的鐘聲尚未敲響,但有投資者已經開始憧憬明年的行情,甚至寄望於「一月效應」可令股市轉運。不過,綜合2005-2014這十年間的表現計,「一月效應」的成功率只有5成(見表),顯示其指標作用已大不如前。
所謂的「一月效應」,是從統計學角度分析股市走勢的一種現象,指用1月份的股市表現便可以預測整年表現,如1月市升則全年市升,1月市跌則全年很大機會亦跌。美國人Yale Hirsch於1972年提出此理論,其後他在其編著的刊物2008 Stock Trader's Almanac 上更新他的統計,聲稱從1950年到2006年這57年間,「一月效應」只錯了5次(年回報率偏差在5%以內的不算),預測準繩度高達91.2%。
過去十年 命中率僅一半
但港股的「一月效應」似乎一直差強人意,從2005至2014這十年間,港股的「一月效應」僅命中5次。今年雖然尚未結束,但基本已注定港股全年將收跌,而今年1月港股卻有3.8%的升幅,即是今年的「一月效應」也失靈。綜合過去11年計,「一月效應」的準確率不到5成,比賭博「開大開小」的平均命中率更差。
不過,「一月效應」另有一種解釋,稱是指1月份的股市回報率往往是「正數」,而且會比其他月份為高,原因是有稅務效應、粉飾廚窗、年終花紅效應及「一年之計在於春」(重整投資計劃)等等。
形勢未明 資金難有大動作
對於港股明年1月的表現,友達資產管理董事熊麗萍持謹慎看法,認為雖然會有「一月效應」,但不會令股市全線上升,投資者主要是借此機會換馬。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也認為,明年1月基金雖然會重新部署資金,但因整體經濟形勢仍不明朗,部署的資金量不會太大,因此「一月效應」不會很明顯。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也指出,「一月效應」只是統計上隨機現象的體現,而不是真的重大發現,尤其當大盤有趨勢和方向時,隨機現象中的統計規律,只能參考,不能盡信。同時,在目前在假期或節日氣氛中,投資者自行減倉後,自然沒有太大興趣馬上進行很多交易,正是這樣的淡靜市況,反而造就了回補空倉這種技術性買盤的動力,有些人主觀地認為,這是所謂年尾作出的「粉飾窗櫥」,但其實未必如此,畢竟年內多重大波幅,就算有那麼一丁點的向上,也於事無補,而在客觀層面上,也不能肯定這就是粉飾窗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