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
粵語的文字,本來都有正寫的,但用手寫容易,用電腦打出來卻困難重重。有些字加個口字邊的,常常看到就變成分開的兩個字體,當然不用猜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有些字如果沒有口字邊,意義會不同。比如口字邊一個「喺」字,電腦打不出,如果只打「係」字,那代表「是不是」的「是」,但有口字邊就指「在哪裡」的「在」。
我在大學教的一科是學生聽完周會的名人講座後,將之報道出來,我常常遇到的問題,是學生要引用講者原話時,必須用廣東話的字寫出來,通常都錯的居多。我對學生說,如果打不出那個發音的字,就不要引講者原文,用書寫文字來寫便可。但如果是講者的原話有法律責任問題時怎麼辦?這就是難題了。
最近看報紙,發覺報上會出現一些粵音字,比如溜滑梯,廣東話是讀作「sir滑梯」,要寫出這個粵音字怎麼辦?我看到報上有這個字,是三點水加一個隨字--瀡(這是我拷貝過來用的),報上還有「潲」這個字,是我們常說的餵豬的飼料,叫做潲水。以前都是寫英文的同音或文字同音加上引號「哨」。
於是我對學生說,可以在看到報紙上的字後,將它們拷貝下來,放在自己的「手指」中,建成檔案,所以口字邊的字也是如此處理,要打出時,便用「手指」來處理,所有面對講者的原話都可以引用而不怕出錯了。
其實我一直都叫學生買幾本粵音字典作為工具書,但學生通常都懶得理我。可能是現代家庭住屋小,又要花錢,買來可能只用一兩次,何必?但如今看來報紙都有本土化趨勢,新聞系畢業生如果加入報社,還是必要有廣東話的工具書的。不過,我最近上網查看,發現網上有《粵音字打法大全(二零零七賀歲版)》裡面就有很多常用的粵音字,等下次上課,就可以告知學生拷貝下來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