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授辦「常識百搭」賽 奪教院知識轉移獎


放大圖片

■蘇詠梅(右二)是「知識轉移獎勵計劃」得獎者。 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香港教育學院由2009學年起推出「知識轉移獎勵計劃」,以表揚該校學者將知識、技術和研究成果用於社會,造福人群。該校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蘇詠梅,憑着創辦「常識百搭」比賽,成為本年度得獎者。同樣,由她帶領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在前年推行的塑膠回收教育計劃中,以其首創的「8格塑膠分類回收箱」徵集8種不同塑膠,在校內和小學推行回收教育,有關統計數據也可進行知識轉移,豐富未來的研究。

賽事育學童創新思維

蘇詠梅表示,創辦「常識百搭」比賽是希望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以運用創意科學頭腦,探討或研發科學項目。參賽隊伍由小學師生組成,他們要透過構思創意題目及撰寫報告參賽,而學生在過程中可學習如何收集數據和分析方法。參賽隊伍會以攤位展覽形式展出創意發明,又可互相交流,令展覽成為創意交流平台。為了令學生創意得以延續,勝出隊伍的參賽作品會結集成書,成為教材。

此外,她帶領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2014年推行「教育起動,塑膠再用!」塑膠回收教育計劃,首創「8格塑膠分類回收箱」,並把塑膠材料的1號至8號編碼、回收比例、體積等分成8個獨立回收格,由日常常被棄置的飲品膠樽、膠袋以至「紅白藍」尼龍袋,均可回收。現時,教院及7所小學已設置上述回收箱,從回收箱收集得來的塑膠,將交由社企處理及回收重用。

「8膠」回收析數據利知識轉移

知識轉移總監兼教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周卓輝指,每周均有兩三名學生幫忙收集塑膠及分析數據,數據可用作知識轉移,「豐富研究內容及回饋社會。」計劃至今,已有逾萬名大專生及小學生參與,成功收集塑膠1公噸。教院署理副校長(研究與發展)呂大樂指,該校作為培育未來教師的學府,蘇詠梅「常識百搭比賽」和由她領導推行的塑膠回收教育計劃,實踐了教育上的知識轉移。

相關新聞
補習社「山埃貼士」 考評局講座「解毒」 (圖)
常見公開考試迷思及解答
機制有效:副校洩「臨界分數」料影響微
未來之星:未來之星遊深 晤創客賞紅樹林 (圖)
綠色校園:中大回收玻璃樽創世界紀錄 (圖)
版圖遊戲助學生「玩出前路」
教授辦「常識百搭」賽 奪教院知識轉移獎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歐多國現性侵 矛頭指難民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去年整體空氣轉好 三區惡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工展羽絨生意差 「跳樓價」衝刺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京霾壞心情 出國遊受歡迎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日洗飲水機 康文署:市民安心飲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中四生校呔自縊 「去另一個世界」
通識把脈:死背題型易致作答單一
首影竟成遺照 欲救鳥先殺了? (圖)
概念圖:科研殺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