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蘇詠梅(右二)是「知識轉移獎勵計劃」得獎者。 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香港教育學院由2009學年起推出「知識轉移獎勵計劃」,以表揚該校學者將知識、技術和研究成果用於社會,造福人群。該校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蘇詠梅,憑着創辦「常識百搭」比賽,成為本年度得獎者。同樣,由她帶領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在前年推行的塑膠回收教育計劃中,以其首創的「8格塑膠分類回收箱」徵集8種不同塑膠,在校內和小學推行回收教育,有關統計數據也可進行知識轉移,豐富未來的研究。
賽事育學童創新思維
蘇詠梅表示,創辦「常識百搭」比賽是希望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以運用創意科學頭腦,探討或研發科學項目。參賽隊伍由小學師生組成,他們要透過構思創意題目及撰寫報告參賽,而學生在過程中可學習如何收集數據和分析方法。參賽隊伍會以攤位展覽形式展出創意發明,又可互相交流,令展覽成為創意交流平台。為了令學生創意得以延續,勝出隊伍的參賽作品會結集成書,成為教材。
此外,她帶領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2014年推行「教育起動,塑膠再用!」塑膠回收教育計劃,首創「8格塑膠分類回收箱」,並把塑膠材料的1號至8號編碼、回收比例、體積等分成8個獨立回收格,由日常常被棄置的飲品膠樽、膠袋以至「紅白藍」尼龍袋,均可回收。現時,教院及7所小學已設置上述回收箱,從回收箱收集得來的塑膠,將交由社企處理及回收重用。
「8膠」回收析數據利知識轉移
知識轉移總監兼教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周卓輝指,每周均有兩三名學生幫忙收集塑膠及分析數據,數據可用作知識轉移,「豐富研究內容及回饋社會。」計劃至今,已有逾萬名大專生及小學生參與,成功收集塑膠1公噸。教院署理副校長(研究與發展)呂大樂指,該校作為培育未來教師的學府,蘇詠梅「常識百搭比賽」和由她領導推行的塑膠回收教育計劃,實踐了教育上的知識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