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神根撤限利人流 邊關重啟阻難民


放大圖片

-全球化-

30年來,歐洲多國先後簽署《神根公約》(下稱《公約》),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以人口自由流動方式推動歐洲一體化。但近兩年的難民潮及恐襲事件,促使個別成員國重啟邊境管制。上年年底,歐盟提出《公約》修訂案,收緊現行的出入境檢查措施。於是,有意見認為《公約》正在進入倒數階段。下文就《公約》的內容、漏洞和修訂的意義逐一分析。 ■羅玉芬 兼任大學講師

新聞背景:30年來首次修約

上年11月13日,「伊斯蘭國」(ISIS)策劃法國巴黎恐襲,造成130人死亡。為了防範恐襲再次發生,歐盟提出修改已有30年歷史的《神根公約》,加強出入歐盟地區的人口及物品的檢查措施、收緊對人口流動的控制。另外,近兩年的中東難民潮,亦是促使歐洲國家同意修改《公約》的重要原因,各國或重啟邊境檢查,或設置鐵絲網,因此有意見認為《公約》正在崩潰。

經濟增長 VS 安全風險

《神根公約》成立之初,曾被視為一劃時代的嘗試,也有人視之為全球各國邊界逐步取消的開始。然而,公約終於不敵難民潮,各成員國先後放棄無邊境檢查的概念,這是否代表了全球人口自由流動是不可行?且將正反雙方意見列出︰

可行

1. 全球人口自由流動是大勢所趨:神根區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實踐,由最初的5個成員國增加至26個,當中包括非歐盟國家如挪威、瑞士。現時,有4個巴爾幹國家如保加利亞及塞浦路斯,仍在申請加入公約,可見全球人口自由流動是大勢所趨。

2. 世界發展需要全球人口自由流動:上文的盧森堡例子指出,人口自由流動可以解決多國的勞動力及就業問題。同樣的需要亦見於香港建築業、美國低收入行業如清潔、餐飲服務等,都是依賴大量外來勞工。完全自由流動將更快速、更有效地使用全球的人力資源。

3. 目前世界人口流動近乎完全自由:全球化及交通的發展已經使人們能夠在世界上自由走動,只要把現行邊境上身份核實、檢查等手續全面取消,就能達到完全自由流動的目的。

不可行

1. 人口自由流動不是共同願望:歐盟國家如英國和愛爾蘭未有加入神根區,因為自身利益、國家安全等考慮,需要保留邊境管制。就算是《公約》也不是接受每個申請,如塞浦路斯就因為國內局勢不穩而未能加入神根區。

2. 人口自由流動的風險:上年的巴黎恐襲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反映人口自由流動的同時,亦把罪行、致命病毒等風險帶到世界每個角落,所造成的傷亡、破壞是世界整體發展不能補償的。

3. 自由流動不等於放棄管制︰邊境管制是必要保留的,是控制及防範上文提及的風險、危機處理等的最基本手段,故目前近乎完全自由流動的情況已足夠。

成共同邊界 助人口流動

1985年6月,法、德、比、盧、荷五國在盧森堡城市神根,簽署一項有關邊境管制的協議,是為《神根公約》(Schengen Agreement)。《公約》於1995年7月全面實施,並在1999年5月正式成為歐盟的一部分。發展至今,簽署國共有26個,包括歐盟的22個成員國,組成神根區(Schengen Area),覆蓋歐洲大陸約4億人口。透過減省出入境檢查手續和邊境管制等措施,便利居民、旅客、商品等在神根區往來,推動歐洲一體化,主要措施是:

1. 一個外圍邊境代替多個內部邊境:在神根區內,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措施全面取消,出入境檢查手續只在對外的邊境上進行,即是說所有出入境人士只會在進入神根區的第一個及離開神根區的最後一個成員國接受檢查。至於出入其他成員國,則可豁免任何核實、檢查等手續。

2. 免護照、單一簽證:神根區及歐盟內的居民只需持有任何成員國簽發的有效身份證明或簽證,便可以免護照在神根區內自由出入、活動,而來自非歐盟國家的旅客則需要多一個90日的神根簽證(Schengen Visa),才可享有同樣的自由。

《公約》實施以來確實大大地提高了人口和貨物的流動性,有利經濟發展。首先,取消區內邊境管制節省不少資源,既可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又可把省下來的資源用在其他更有效益的發展。其次,自由流動為區內居民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盧森堡的勞動力人口之中,有超過四成是每天從鄰近的比利時、德國及法國前來上班。在物流方面,免檢查安排縮減運輸時間,增加貨物流量。最後,簡便的入境及免檢查安排刺激旅遊業。區內居民不用辦理任何手續就可以到其他成員國度周末,而區外遊客可以利用省下來的檢查時間、簽證費用,走訪多國消費。

邊境無檢查 難民「任我行」

自由流動同時意味不法分子、不受歡迎人士、非法物品等等進出神根區的自由,而近兩年的中東難民潮及上年11月的巴黎恐襲正是此政策的結果,繼而導致需要修訂《公約》。

根據歐盟現行的《都柏林規定》(Dublin Regulations),所有難民需要在第一個入境的歐盟國家提出庇護申請。如果申請成功,便會成為該國居民,這導致難民問題遍及整個歐洲。首先,中東難民多從意大利、希臘、匈牙利等國進入歐盟區,若這些國家給予難民資格,他們即可在神根區自由流動,而難民普遍傾向定居於西歐及北歐,因此造成難民在神根區內的偷渡問題,而各國因為沒了邊境檢查而無法阻止這浪潮。

另一方面,由於《公約》是依靠外圍國家來管理整個《公約》成員國的邊境,在出現如匈牙利放行難民坐火車進入奧地利和德國的時候,《公約》各成員國根本無力阻止,可以說這是《公約》成員國之間出現分歧的後果。

重啟檢查站 精神受威脅

針對上述兩點,《公約》各成員國先是重啟邊境檢查站,進而決定修訂公約內容,但這引起不少成員國之間的爭議,認為《公約》的自由流動、無邊界歐洲的精神受到威脅。巴黎恐襲事件使《公約》的壞處暴露出來,調查發現其中一名施襲者持有敘利亞護照,以難民身份在希臘上岸,途經幾個成員國到達巴黎,而有幾名恐襲分子則取道比利時,利用免檢查的漏洞運送爆炸品、武器等進入法國。因此,為了防範恐怖分子利用難民潮及《公約》的無內部邊境管制安排,歐盟於上年12月中提交《公約》修訂案,包括加強外圍邊境的檢查措施、收緊自由流動政策、更新及分享情報等等。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試指出《神根公約》的精神和具體措施。

2. 承上題,試評價這些具體措施正在受到什麼威脅。

3. 有人認為修訂《神根公約》反映其精神正在瓦解,你同意嗎?

4. 有評論認為全球邊境最終必定會如《神根公約》一樣完全取消,你同意嗎?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樂泓

答題指引

1. 同學可指出《神根公約》的精神是借取消各成員國之間的出入境限制,達到人口和貨物自由流動的目的,而具體措施則可總結為關閉邊境檢查站和統一簽證。

2. 《神根公約》現正受到難民潮和恐怖襲擊等威脅,各成員國為保障國家安全,開始重設邊境檢查站。

3. 本題同學可自由評價,如同意,可指出《神根公約》的核心價值,即人口貨物完全自由流動,是正在偏離;如反對,則可指出修訂只是收緊部分自由流動政策,並不完全抹殺其自由流動的精神。

4. 本題同學可自行想像,如贊成即可指出這是全球化大勢所趨,《神根公約》的好處被世界所知後,將會有更多國家效法;而反對則可指出取消邊境管制需建基於各國的共識之上,而以現今世界各國的分歧,是不可能完全取消各國的邊境限制。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樂泓

延伸閱讀

1. 《難民湧德 默克爾:恐玼垣琱蓮龤n,《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9/02/YO1509020016.htm

2. 《歐盟將修改神根公約向ISIS宣戰》,《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1/21/GJ1511210033.htm

3. 《The Schengen Area and Cooperation》,European Union, 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URISERV%3Al33020

4. 《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amending Regulation No 562/2006(EC) as regards the reinforcement of checks against relevant databases at external borders》,European Commission, http://ec.europa.eu/dgs/home-affairs/what-we-do/policies/securing-eu-borders/legal-documents/docs/proposal_on_the_schengen_borders_code_en.pdf

相關新聞
響應「一帶一路」 理大生絲路探路 (圖)
放眼世界:西北風光正好 搵工放長雙眼 (圖)
未來之星:感受煙雨嶺南 港生遊佛山學國情 (圖)
傾囊相授:大師教剪紙 裁出生肖猴 (圖)
聖馬可停收小一生 6年後停辦
學界正能量:中大正生聯隊全馬跑出友情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公院增五千病床 將軍澳起中醫院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茤虷h蝨寧住麥記 「難民」兩年升4倍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英揆倡「虎媽」式教育脫貧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2016中國外交推進「一帶一路」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政治新星求變受捧 「老薑」經驗打救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農業園及5億基金撐港農
通識把脈:港應實踐「老有所養」盡道義責任
神根撤限利人流 邊關重啟阻難民 (圖)
概念圖:神根公約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