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2015年中國內地經濟增速跌破7%,降至25年新低。對於今年中國經濟走向,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外部環境難以改善,經濟轉型陣痛仍將持續,傳統經濟動力繼續啞火,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隨着「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等推進,今年經濟增速還將下滑。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幾大問題並未解決,製造業產能過剩仍未化解;從新開工面積和在建規模看,房地產投資今年可能維持在零增長或負增長;財權事權不匹配正制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出口增長難有大起色。2016年經濟增速還要往下降,直到過剩產能基本出清才是底部。
祝寶良預計,經濟企穩回升要到2017年或2018年,具體時點取決於政策落實的情況。在宏觀政策上,與供給側改革相對應,今年將更加側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穩定為主,「如果M2增速能控制在13%左右,赤字率在3%左右,今年經濟增速可以保持在6.5%以上」。
築底兩三年 長遠極有利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也指出,從大周期看,中國經濟仍在緩慢下滑,但總體上仍屬築底期。要解決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槓桿偏高三大問題,總體還需2至3年。2016年影響中國經濟最大變量是供給側改革。經濟、利率、匯率、股市、就業五大市場的出清對於中長期經濟發展非常有利,但短期會帶來風險顯性化和動盪,需要宏觀政策繼續保持寬鬆。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則指出,導致2015年經濟增速下滑的各種因素,例如投資需求的低迷、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等,在2016年並不會出現根本性的好轉,預計2016年GDP同比增長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