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阿包把海玻璃製成首飾出售。 作者供圖
浪濤不單洗刷着海邊的細沙,也淘盡了不少在海中浮沉的物事。譬如,那曾經晶瑩剔透的光滑玻璃,哪管形態如何,在潮汐張力下也被扯得支離破碎,當這些殘骸被沖刷上海岸線,當陽光被月牙般的表面所反射,就是「阿包」許瑩芝工作的時候。
她會將這些「海玻璃」細細整理、清潔、加工,從支離破碎的狀態,變成一件件精美的海玻璃首飾。她賣的是首飾,也賣概念,希望讓更多人明白環保手工創作的意義與目的。
阿包曾於南丫島擔任生態導賞員,眼見滿灘玻璃碎片,在同事鼓勵下,開始了海玻璃首飾製作。當時手工藝製作及環保意識仍未被廣泛認知,家人見阿包帶這麼多垃圾回家都感怪異,後來才慢慢習慣。及至看過阿包的製成品如此精緻,就主動了解女兒在做什麼。「行業也好興趣也好,做任何事首先不要輕言放棄,接下來便要多想一步:如何把這興趣維持生活?起步一刻沒有人會明白,但當你達到一些目標時身邊的人自會主動了解。」
因為堅持,她贏得了尊重與支持,任職珠寶裝嵌師的爸爸在內地工作,兩人一直聚少離多、關係疏離,現在父親不但在技術上指導女兒解決難題,於阿包極忙碌時,他更會主動提出協助,阿包和家人關係因而變得更親密。表面上爸爸依然看似對阿包的專訪報道置若罔聞,事實上卻總是會背地裡獨自偷看。
推環保任重道遠
親如家屬,亦需時間了解,陌生人就更難明白阿包的想法,路過途人以為阿包是「逐臭之夫」,於首飾攤檔前冷冷丟下一句:「這些東西能值何價?只是撿來的垃圾!」阿包嘗試盡力解釋背後意義,然而也明白推廣環保任重道遠,路漫長唯有一步一腳印。
香港現時以賣概念為主的的店舖未算流行,「即使遇到認同你概念的人,也不等於他會購買你的產品。」聽來有點絕望,但手工創作行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靠手藝做正職維持生計的愛好者大有人在,而產品設計實用性較高者,在巿場上較易成功。
目前阿包正進修珠寶設計課程提升自己的技術。對於初學者,此行業並沒有要求修讀指定證書,只有個別項目如皮革、陶瓷等在坊間有不同工作坊供新手學習。基於此行業多為自僱形式,技藝為主證書為次,她建議有意者宜多學習精進技術,無須特地報讀證書課程。
曾被人批評無用的阿包,本着樣樣嘗試,懂不懂都要試的心態,終於發掘到自己的天賦。學歷不高的阿包認為,一個人的能力不一定局限在學術上,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停進步。「明確目標+無限堅持+不斷修正才會有成功機會。」阿包的座右銘,值得各位借鑑。
大家是否有興趣體驗海玻璃首飾製作?只要於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kywcaclap)讚好我們並inbox姓名及聯絡電話,有5名或以上15歲至21歲沒有讀書和工作的年輕人參與,就可開班。大家快些報名參與啦!
鳴謝:SeaGlass Jewelry 852
撰文:「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生涯規劃服務隊(香港島及離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