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島專家:港生北上升學非「次選」


放大圖片

■余慧泓(左)表示,不少港生不再將升讀內地大學視為「次選」。 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港生北上升學漸成趨勢,而專門支援港生內地升學的香島專科學校,其內地升學資源中心副輔導主任余慧泓表示,自2012年起有免試招生計劃,可直接以文憑試成績報讀內地大學,愈來愈多港生對內地院校及升學環境有所認識,加上兩地在文化或經濟接觸愈趨頻繁,港生已不再將內地升學視之為「次選」。她特別提醒,北上升學港生應進一步在心態上開放自己,多接觸其他地方的學生,於適應或眼界均大有幫助。

余慧泓表示,不少港生認為到內地升學「不用困着在香港」,有助擴闊眼界,而對未來就業及發展也可開拓更多機會,所以到內地讀書的接受度愈來愈高。她指以往有港生和家長,擔心到內地升學需要接受軍訓和要上政治課程,但其實上述安排已經可以被豁免,加上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變得獨立,因此近年港人已逐漸對內地升學更為開放。

她續稱,除了工商管理和中醫藥學科繼續成為最受港生青睞的之外,近年不少學科如設計、藝術和舞蹈等等,亦吸引不少港生報讀;而部分內地專科院校比較側重學生在專業上的表現,收生時對於關於語文及理科等「文化科」成績要求較低,也可吸引於學術成績以外有良好表現的港生選報。

余慧泓又提到,過往不少到內地升學的港生,集中選擇取錄很多港澳台學生的院校,甚至到校後仍只集中與港生同學相處,她認為,港生應該多開放自己思維,多接觸內地或是其他地方的學生,相信在適應上或眼界上均有幫助。

頗受港生歡迎,位於廣州的暨南大學,其招生辦公室主任黃躍雄也建議,準備到內地升學的學生應學好普通話,同時該校內地學生的知識面和質素俱佳,甚至有不少學生成績於所屬城市是「狀元級」,港生在思想上要有準備,不應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讀書,否則很容易被比下去。

相關新聞
北上升學成新趨勢 教職博推內地教育 (2016-01-29) (圖)
香島專家:港生北上升學非「次選」 (2016-01-29) (圖)
泉州華大港生 內地讀書擴闊眼界 (2016-01-29) (圖)
溫州肯恩大學 首招港澳台生 (2016-01-29) (圖)
佛山2校連續6年參加 (2016-01-29) (圖)
超聲導波驗高鐵 列車損耗實時知 (2016-01-28) (圖)
運米模擬載客 反覆穿梭京滬 (2016-01-28) (圖)
浸大中學校長日反思三三四 (2016-01-28)
八大「新三年期」撥款平均增4.7% (2016-01-28)
教院終可稱「教大」 盼勿拉布阻「正名」 (2016-01-27) (圖)
普天同慶:再非八大唯一「院」 學生怕「拉出」變數 (2016-01-27) (圖)
教育大學發展及正名歷程 (2016-01-27)
沈祖堯分享「心路」 囑學生勿行絕路 (2016-01-27) (圖)
科大哈佛尋「鐘」量宇宙起源 (2016-01-27) (圖)
新星繼承前輩志 「從港出發」識國情 (2016-01-26) (圖)
特稿:增交流發揮創意 兩會長胸懷大計 (2016-01-26) (圖)
《金融時報》MBA榜 科大膺「亞洲一哥」 (2016-01-26) (圖)
全球十大及香港院校 (2016-01-26)
「職」說普通話:老師「很懶」 天氣「很冷」 (2016-01-26)
首推「二語」文學士課 教院育教中文專才 (2016-01-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