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農民脫貧致富之路本就走得磕磕絆絆、格外不易,如今手裡有了點閒錢的他們,想通過理財方式,實現財富增長,在「養兒防老」外多一點保障,卻屢遭非法集資陷阱,辛苦積攢的血汗錢、救命錢打了水漂,讓人情何以堪。
非法集資的觸角之所以能伸向廣大農村地區,與近年來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缺位密不可分。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的服務網點不斷收縮,農信社等正規金融網點的職責缺失,有關部門監管缺位,讓非法集資公司看到了可乘之機。有些集資企業依靠在農村廣佈群眾身邊的「熟人業務員」和「存款送禮品」宣傳,將老百姓的全部積蓄騙走。
農民防範意識相對薄弱
此外,農村非法集資案頻發的背後,都有權力亂作為和權力不作為的身影。發生在洛寧縣的「惠豐投資擔保公司」案,這家公司的門市就設在當地縣政府對面的大樓內,開業儀式上有縣裡領導出席,公司的「八大股東」,也有曾在政府任職的經歷。農民防範金融風險的意識本就薄弱,一旦公權力為非法集資背書,農民放鬆警惕,被騙得「傾家蕩產」。
非法集資對農民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民的掠奪和傷害,產生的負面影響,比一般地區和群體更大,理應重拳打擊,加強防範。
一方面,建立健全監管體系,消除監管盲區,將打擊農村地區非法集資納入地方政府的工作重點。另一方面,對那些為非法集資站台背書的黨員領導幹部,要按黨紀政紀對其批評教育、處置處罰,涉及違法的還應移交司法機關。此外,要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農民的風險防範意識,拓寬民間投資理財的正當渠道。
唯有多管齊下,才能遏制住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的蔓延態勢,保住農民的血汗錢、保命錢,維護農村的穩定,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