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今年極冷氣候導致兒童呼吸疾病頻發。春節將近,全國各大醫院兒科門診人滿為患,使原本兒童看病難情況加劇。對此,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鄒麗萍(見上圖)建議整合醫療單位,把兒童醫院掛牌門診建到社區,恢復兒科醫生的培養體系,加大兒科醫生的培養力度。
兒科醫院成京重點堵區
身為兒科專家,鄒麗萍感歎:「帶孩子看病太不容易,到兒童醫院排幾小時才看上病,簡直像春運買火車票。」她指出,因大量病人湧入,北京兩家兒童醫院(北京市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所在地區去年高峰期擁堵指數非常高,也成為北京最難打車的地區。
她表示,目前各級單位推動的醫聯體不適合兒童專科醫院,兒科醫生配比不合適。據最近發佈的《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內地平均每1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每2,300名兒童才配備1位兒科醫生,直接導致很多醫院人滿為患」,隨着全面二孩放開,未來兒科醫生的緊缺形勢可能更嚴峻。
她建議,通過構建組團發展模式,利用「委託管理」、「以強帶弱」、「捆綁發展」等模式,充分發揮兒童專科醫院幫帶作用。以人口密度計算收編一些沒有醫療資源的醫療單位,改編為兒童醫院門診部,掛牌讓原單位醫生轉崗成為兒科醫生,「這比專門培養兒科醫生更快速有效」。她特別建議,北京兩所兒童專科醫院目前的院區,應只接受搶救和住院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