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在美洲及非洲肆虐,其中巴西、哥倫比亞和洪都拉斯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2月初宣佈把巴西密集出現的新生兒小頭症病例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又指這些病例的出現可能與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關係。
可由血液或性接觸傳播
有專家指寨卡病毒與小頭症有關係,孕婦如在懷孕期間感染了寨卡病毒,出生的小孩有可能懷上俗稱的小頭症,患上小頭症的嬰兒除了頭部較正常的小外,神經發育也可能出現障礙,有約一半個案視力嚴重受損,部分個案甚至顯示出患有小頭症的人會出現弱聽等聽力困難。
雖然寨卡病毒是一種蚊媒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叮咬感染,但寨卡病毒亦可在人與人之間靠血液或性接觸傳染,因此全球紅十字會亦已呼籲到過有疫情國家的人士在一個月內不可捐血,而發生性行為時亦應使用安全套。
內地已有確診例 港促防蚊
在全球化下,內地已確診首宗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該病患2月初由委內瑞拉途經香港和深圳返回內地。
本港也正在承受由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的二度傳播風險,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建議市民加強防蚊措施,而懷孕或計劃懷孕的女士亦應盡量避免前往爆發寨卡病毒疫情的國家。在研究寨卡病毒此議題時,有一系列的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直至現在,專家還沒有研發出疫苗或藥物預防或消滅寨卡病毒,同學在研究此議題時,應多以不同持份者,例如個人、醫護人員、政府、世界衛生組織、各國衛生部門作切入點,從而思考如何應對這一個全球公共衛生議題。■余慕帆 前線通識教育科教師
建議思考方向
一、什麼是寨卡病毒
二、寨卡病毒的病原
三、寨卡病毒的病媒
四、寨卡病毒的傳播途徑
五、寨卡病毒的影響
六、寨卡病毒與全球化
七、寨卡病毒與公共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