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超級食物:食物知「基」靠標籤


放大圖片

-今日香港+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

目前,美國的基因改造農作物以玉米、大豆和棉花為主,原因在於這些農作物大多數用作動物飼料或人類不直接食用,較易取得政府的種植許可。相反,小麥是人類的主要糧食,基於公眾壓力,美國、歐盟國家和日本等國暫時沒有種植及進口基因改造小麥。

在香港,沒有實施強制基因改造食物標籤的情況下,部分食物生產商漠視消費者的權益,產品以「有機」或「非基因改造」之名出售,不尊重消費者的權益,甚至作出虛假聲明。然而,有些人認為若實施強制標籤會令業界的生產成本增加,繼而轉嫁給消費者。惟成本上升的同時,如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相信消費者也會覺得有價值。 ■莊達成

作者簡介: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有《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今日香港+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

199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面積約170萬公頃,至2014年已增加100倍以上至約1.8億公頃,種植的28個國家人口佔全球人口的60%以上。1996年到2013年轉基因作物增加的產值為1,330億美元;到2012年殺蟲劑顯著減少,節約了大約5億公斤活性成分。 ■資料來源: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

資料B: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指引Q&A

Q:現時本港有法例要求標籤基因改造食物嗎?

A:根據《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業界人士不可對食物作虛假說明。《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亦訂明,凡屬預先包裝食物,均須依照規定的方式加上標記及標籤。

另外,為了方便業界為消費者提供真確有用的資料,食物環境衛生署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以制定一份有關指引─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指引(下稱「指引」)。

雖然這份指引純屬建議性質並無法律約束力,業內人士應積極採納該指引,以便劃一為消費者提供資料。

Q:在購買食物時,我如何得知食物是否基因改造的?

A:一個由食物業界、消費者委員會及有關政府部門的代表所組成的工作小組所制定的指引建議,任何食物如其個別配料含有5%或以上的基因改造物質,應在其配料表中以括號在該種食物/食物配料的名稱後註明「基因改造」,或在配料表註腳中的當眼位置顯示「基因改造」的字眼。你可查看預先包裝食物的包裝上有否這樣的聲明。

Q:以上建議是否適用於散裝食物?

A:現時,該指引只適用於在香港出售的預先包裝食物(並不包括散裝食物),而業界是否採納亦純屬自願。

Q:我應否避免購買和進食標明是基因改造的食物?

A:為基因改造食物加上標籤的目的,是針對消費者的知情權,並不表示標明是基因改造的食物不及傳統食物安全。世衛指出,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都已通過安全評估,因此不大可能對人類健康帶來風險。 ■資料來源: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A及就你所知,評估轉基因作物的普及情況和影響。

(b) 參考資料B,「強制標籤是解決巿民憂慮基因改造食物的最佳方法。」你在什麼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

因人類過度使用化石燃料,導致碳排放量增加,令大自然中的碳循環失衡,加劇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原本每10年發生1次的旱災,變成5年1次。目前東非許多國家正遭遇6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雨量不足導致農作物失收,大量牲畜死亡,糧食價格大幅上升,約1,200萬人受饑荒威脅。

碳排放量增加也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將提高海水酸性,影響海洋生物的繁殖、減低生物多樣性,以及漁業產量。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資料B

歷經將近兩周的密集磋商,簡稱「巴黎氣候峰會」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會議,終於就減緩全球暖化幅度,在巴黎時間2015年12月12日達成一份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歷史性協議。

協議把全球變暖上限設在2度攝氏以下,並爭取在1.5攝氏度內。該協議內容還包括自2023年起,各國每5年定期檢討減排方案;規定發達國家於2020年起,每年至少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協助他們應對氣候變化等。

巴黎氣候協議體現公平、持久、平衡並有法律約束力,在各個主題上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自能力」原則,並考慮到各國國情。草案將具有法律約束力,聯合國秘書長稱,協議草案是歷史性的文件。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哪些因素會限制涉及全球環境問題的國際合作?試加以解釋。

(b) 參考資料,「紓緩全球暖化,需要聯合國強而有力的領導才能成事。」你在什麼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

外國跨國企業在中國不斷進行本地化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美國快餐連鎖店肯德基曾推出老北京雞肉卷、早餐粥,以及現在的各種新式米飯產品,10年來推出的本地產品種類也愈來愈多。麥當勞也從2004年開始,相繼推出了珍寶三角、紅燴福牛堡、五色幼嫩菠菜等本地化產品。

除了產品外,店舖的裝潢也是外國品牌進行本地化的特色。例如:星巴克咖啡店在門店風格上也開始中式化。落戶在廣東佛山嶺南天地的星巴克門店,用的是騎樓式外觀,店內結合各種中式元素,傳統氣息濃郁,完全打破了消費者心中星巴克是美式咖啡店的形象。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資料B

某跨國科技企業主席米高先生希望將公司業務擴展至內地,業務經理陳先生建議可以深圳為一個試點,他們的討論如下:

米高: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猛進,不少世界知名企業都在內地投資及擴展業務,我也有此打算,你有什麼提議?

陳先生:在我看來,最適合的地點可以是深圳,它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在2004年,其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3,422億元,人均5.9萬元。外貿出口連續12年居於全國首位。

米高:的確,據我掌握到的資料顯示,在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100多家已在深圳投資,看來深圳的確是一個甚具潛力的地方。而且,深圳所處的位置也佔盡地利。

陳先生:事實上,深圳是中國的經濟特區,能發揮「窗口」的角色,成為其他省市與香港、世界聯繫的「中轉站」。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A,「跨國企業在內地採取本地化的營銷策略,將有助促進中西文化的融合。」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b) 參考資料B,解釋跨國企業在經濟特區拓展內地巿場業務的原因。

結語

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跨地域的,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內陸降雨量下跌和減少生物多樣化等。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端賴各地合作,但各地在全球化、社會經濟發展程度不一,一些發展中國家連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也未能做到,更遑論自身國家以外的全球環境問題。解決全球暖化的路將是漫長的。全球暖化同樣影響飲食,或與基因食物的發展有關。

另外,跨國企業在世界各地傾銷產品,並採取「本土化」、「在地化」的營銷策略,迎合、尊重當地的本土文化、口味和生活習慣。

延伸閱讀

1. 《巴黎終成氣候》,香港《文匯報》,2015年12月13日,http://pdf.wenweipo.com/2015/12/13/a06-1213.pdf

2. 《基因改造三文魚准售》,香港《文匯報》,2015年11月21日,http://pdf.wenweipo.com/2015/11/21/a23-1121.pdf

3. 《華裔科學家破解菠蘿基因 助植物抗旱》,香港《文匯報》,2015年11月4日,http://pdf.wenweipo.com/2015/11/04/a22-1104.pdf

相關新聞
超級食物:食物知「基」靠標籤 (2016-03-08)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失落1億 不賭得益 (2016-03-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逾八成港青嘆樓價過高 (2016-03-07)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厄爾尼諾「漂白」大堡礁珊瑚 (2016-03-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研究發現食電子煙可致「絕育」 (2016-03-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昔從意國取經 星巴克擬「衣錦還鄉」 (2016-03-07)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穗招公僕 職位「冷熱不一」 (2016-03-07)
通識把脈:寨卡「小頭」或關連 全球警戒 (2016-03-07)
千億掃金 大媽崛起 (2016-03-07) (圖)
概念圖:中國大媽 (2016-03-07) (圖)
絕處求生:京鼠族被「逼」居地下室 (2016-03-04) (圖)
概念圖:北京「鼠族」 (2016-03-04) (圖)
覓地起樓:土地「乾塘」 郊園救急? (2016-03-01) (圖)
概念圖:香港郊園建屋 (2016-03-01)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港銀彈推創科谷時裝助電影 (2016-02-29)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英達歐盟「特殊地位」 6月就脫歐公投 (2016-02-29)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爽身粉致癌? 強生判賠5.6億 (2016-02-29)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內地男比女多兩成 結婚變買賣 (2016-02-29)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家政吃香 大學生爭住做 (2016-02-29)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醫院廚餘化「有營」水 灌溉省肥料 (2016-02-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