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冬季流感高峰期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激增,據了解,全港公立醫院急症室於上星期錄得單日7,454人次求診,內科病房整體入住率高達118%,病人輪候上房時間平均超過24小時。公立醫院急症室爆滿,情況嚴峻。
公立醫院的使用率持續高企,加上流感高峰期,已經難以應付激增的需求,再加上香港人口日趨老化,公營醫療服務供不應求情況將更為嚴重。然而,政府為準備預期出現的結構性財赤,推行「0-1-1」節約方案,把節約所得資源,重新投放在新的項目,醫管局今年度便因此而需削減近2.5億元開支。雖然醫管局獲政府一筆過撥款,且可運用內部儲備,實質醫療開支不受影響,但卻難免令人有錯覺以為醫療服務因而被削減,加上近日急症室嚴重爆滿,更加造成市民對節約措施的誤解。
不宜「一刀切」削公共醫療資源
其實,政府提出節約方案,務求各部門審慎理財,但在制訂與醫療資源相關的政策時,面對醫護人手及病床數目短缺、門診及專科輪候時間過長等問題,實不宜「跟大隊一刀切」來削減公共醫療資源。事實上,近幾年政府財政收入充實,財政司亦有注資於「未來基金」作儲蓄,當局理應仔細考慮社會的實際需要,重新審視「0-1-1」方案的實施,避免出現資源短缺的情況,相反地,當局應按「應用則用」的原則,增撥公共醫療資源。
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處於高壓狀態,醫管局有責任推出應急措施,盡量調動醫護人員及病床應付入院需求,同時應善用私人醫療服務,協助將求診病人分流,提供醫院附近的私人醫療服務資訊等,更重要的是將應對流感的防線推前,擴大免疫接種的覆蓋率,提升市民的防疫意識。 註: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