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考古專家指,海昏侯墓奏牘文字上的「南海」應為「南藩」。圖為出土的奏牘等文物。資料圖片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此前已確認墓主身份為漢武帝之孫劉賀,刻有「劉賀」名字的玉印以及墨書金餅、奏牘副本上的「南海海昏侯臣賀」字樣成為關鍵性證據。墓主身份雖已塵埃落定,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仁湘近日通過復原、比對文物照發現,奏牘副本上的「南海」實為「南藩」,復原後的「藩」字與馬王堆帛書上的「藩」字並無二致。
「以奏牘的豎排文字而論,『南』字之後二字的字跡有預設,可保留下來的左半邊卻完全不同。第三字可以明確是『海』字,左邊是三點如橫;但第二字的左邊看到的是四橫,根據右邊的殘損筆跡,下方還有一豎,復原出來應為『藩』字,與馬王堆帛書上的『藩』字並無二致。」王仁湘認為,劉賀並沒有自稱「南海海昏侯」,文物上有「南」但無「海」。
南海與江西有一定距離
王仁湘說,奏牘上的文字釋讀為「南藩海昏侯」比「南海海昏侯」更有說服力。因為無論「南海」是指古代南海、南海郡或是南海國,都與當時海昏侯國所在的江西有一定距離。而南藩即南方的藩國,古時也有東藩、西藩和北藩之稱,在《史記》、《洛神賦》、《晉書》中均可找到相關記載。《漢書.武帝紀》有言:「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王仁湘表示,漢代的藩國,特別是東藩與南藩,應當都是朝廷分封的王侯,而且以同姓為主。
關於藩國的作用,一說是皇帝將親屬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可以起震懾作用;另一說是保住皇室血脈,以防京城有變。「劉賀自稱南藩,足以表明他對朝廷是心嚮往之,認為海昏國在南方是護衛大劉家的一道屏障。」王仁湘說。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