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院校自主公眾問責需取平衡


放大圖片

■本港大學的管治及其有效性近年受到社會關注。圖為港大校長馬斐森出席校委會會議受示威者包圍。 資料圖片

教資會報告6招提升管治 應探討訂立問責框架文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溫仲綺)因應本港高等教育持續發展,教育局於2013年底要求教資會研究大學管治議題,經國際專家的仔細研究,當局昨接納及公佈有關的《香港教資會資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報告。報告提出6招以提升院校管治(見表),包括指出本港以較獨特方式委任校董,在物色人選時需要優化,及為校董提供專業培訓。報告並強調,大學需要於院校自主與公眾問責中取平衡,香港應探討訂立問責的框架文件,同時制訂風險管控表等,令大學管治更有效進行。

是次報告委託英國利物浦大學前校長Howard Newby撰寫及研究,去年9月提交教資會及教育局審視,至昨正式公佈。教育局發言人指,政府非常重視維護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同時期望教資會院校在管治上達至最高標準,以確保公帑的使用具透明度和問責性,符合社會和學生最大利益。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則表示,相信報告中所識別的國際高等院校的良好管治做法,可為教資會院校提供有用的方針和建議。

「政治化訴求」不值一提

近年,香港部分人從政治原因出發,就大學管治提出諸多「訴求」,包括廢除特首校監制、增加校董會或校委會校內人士比例等,藉以擴大自身權力及攻擊與其政見不合者,惟在國際專家眼中這些「訴求」實是不值一提。

是次報告從專業的角度提出建議希望讓大學校董會妥善履行職責,當中提到基於歷史及其他原因,香港委任大學校董的做法有別於其他地方,情況較複雜;而大學校董也對被視為「公民榮譽」,在如何物色人選時有其優化空間。

報告提到,關於物色校董人選時,各大學並無制定對不同專長要求的準則,讓教育局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作為討論基礎,可能令大學校董會難以吸納所需相關技能,或會對管治造成嚴重後果,認為應於現行框架作調整。

至於校董層面,則可由大學和政府分別安排培訓和持續專業發展的安排,以便校董掌握更多知識,履行職責時有據可依。

倡設表現指標 評估工作優次

近年香港部分人高舉「院校自主」而不提向公眾負責,但報告對此並不認同,強調大學應要就兩者取平衡。報告特別提到教資會應探討訂立問責框架文件,規定各院校校長及校董會每年匯報情況。而在校董會監察大學策略發展計劃方面,報告認為每所大學應制定一套主要表現指標,讓校董會作評估及議定工作優次。

同時,報告指大學校董會及管治組織須檢視、討論及制訂院校的「風險管控表」,以監督財務及校譽風險,並需最少每年檢討一次。

報告無質疑特首及校監制度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教資會專家報告確認特首校監及委任校董的做法有其歷史傳統,但沒有認為不妥,有關做法理應繼續沿用。教育學院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助理教授胡少偉亦指,報告已全面提及如何優化大學管治,但未有質疑特首及校監制度,反映有關議題「只是被有政治背景人士炒作」,而非直正影響大學管治。

本身為嶺大校董的教聯會主席黃均瑜則提到,贊成為校董提供培訓及持續專業發展安排,因為很多校董雖具社會各界別知識及背景,但未必完全熟悉大學情況,培訓有很大幫助。他又指教資會報告旨在為大學作出有效管治的建議,不便於特首任校監或委任校委上作指示,認為有關制度一直行之有效,「未有新屋,為何要拆舊屋?」

相關新聞
港澳辦:「港獨黨」嚴重違法 (圖)
院校自主公眾問責需取平衡 (圖)
「佔」損親子關係 港童快樂指數新低 (圖)
粵港聯手 三千外籍人蛇落網 (圖)
美食車最快年底迎客 (圖)
中國經濟向好基本面無變 (圖)
健康院非港童種疫苗設限 (圖)
「兩餸一湯」貴7% 大埔觀塘差14元 (圖)
「石棺」案疑上門追數惹殺身禍 (圖)
地接社:關鍵拖欠逾三千萬
國台辦:對台方針明確一貫 (圖)
「雙英會」未着墨兩岸關係 (圖)
電騙黨冒「領導」 為禍內地港澳 (圖)
全球能源聯網 東北亞先落地 (圖)
瓊前高官違紀 副省降副科 (圖)
奧克蘭亞裔生遭連環毆劫
耶倫撐緩慢加息 美股早段升125點 (圖)
廷覺放言修憲 或助昂山登頂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