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尖東一帶昔日百業興旺之盛況不再,單以加連威老道由東至西一街約108間舖位,共有約19間吉舖,空置率達17.6%。張偉民 攝
今年「五.一」黃金周「金光不再」,零售淡風殺埋身,零售街舖蝕放的個案陸續湧現,更出現罕見銀主舖,其叫價較買入價大幅貶值近半。據本報最新統計,今年以來已錄至少5宗市區舖位蝕讓個案,目前蝕住放的舖位連同上述例子至少有7間,當中兩間更是銀主舖。學者指,現時零售市道轉淡,早年在高位買入舖位的投資者周轉不寧,為求套現不惜蝕售,業界更預期未來租金仍然趨跌,舖位業主會陸續擴大議幅。■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洪鏘
訪港旅客量下跌,內地客消費模式轉變,令近年倚重內地旅客的零售市道大受打擊。據統計處數據資料顯示,今年2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70億元,按年勁跌20.6%,是17年來最大的單月跌幅,本應在期內農曆年期間有增幅的「百貨公司貨品」銷貨價值更錄得12.3%的跌幅。首兩個月的銷貨額合計按年同期下跌13.6%,當中以奢侈品零售跌幅仍然「最傷」,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按年下跌24.2%。
如今,零售萎縮對街舖交投的影響漸見浮現,土地註冊處先後錄得多宗街舖蝕讓(見表),均位於市區。3月份,旺角廣華街翠園大樓2期地下7號舖(前添好運點心舖位),以3,346.8萬元成交,而前業主於2012年以4,000萬元購入,賬面蝕653.2萬元,物業貶值16.3%。而中環威利大廈地舖連1樓,則以4,100萬元成交,雖然與原業主購入價相同,不過計及使費料蝕逾200萬元。
深水埗銀主舖貶近半放售
而目前陸續有多個市區舖位蝕住放,更涉及核心區千呎巨舖。尖沙咀金巴利道27至31號永利大廈地下4號舖部分、23A號﹑23B號及閣樓23號相連舖位,樓面近2,560方呎、連閣樓1,950方呎,近日以1.9億元放售,連使費料需蝕約977萬元。市場亦出現罕見銀主舖,深水埗大南街一個地舖銀主以1,400萬元放售,較業主買入價大幅貶值1,300萬元;同區福榮街亦有銀主盤,銀主叫價3,690萬元,倘售出料倒蝕使費逾百萬元。
學者:市弱蝕讓成常態
學者指出,經濟下行周期時,有物業蝕讓經常發生。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所長莊太量教授認為,一般來說街舖鮮見銀主盤,主要由於按揭成數不大,「如果連四成貸款都斷供,反映情況幾嚴重,一定係生意出現周轉問題。」他又指,近幾年街舖造價隨租值飛漲,及至近期零售轉淡令租金回落,舖價亦相應下跌,早前在高位買入舖位的投資者倘遇上周轉不寧,惟有蝕住放售,「不過都唔代表平,因為舖價係咁升,而且拖了好久。」
業主軟化料議幅續擴大
代理業界則認為,零售轉淡無疑是業主擴大議幅的推手之一,預計租金將持續受壓。美聯旺舖董事盧展豪表示,內地政府收緊個人遊措施,去年個人遊人次終止多年升勢,首次錄得按年下跌,拖累本港零售市道。
除此之外,內地打貪改變內地訪客消費模式、「反水貨」活動等因素亦對零售及商舖市場帶來負面影響。隨着部分業主議價態度漸漸軟化,減價求售、減租吸客的個案亦陸續出現,預期今年一線街商舖售價將下跌約10%至15%,而一線街商舖租金則有機會下跌約25%至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