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與莆田系鬥了18年,莆田系的游醫產業鏈卻越「鬥」越壯大,莆田系不少四處貼小廣告的小診所卻「鬥」成了資產數以億計的上市公司。若不是青年魏則西之死,令莆田系再度站在曝光台上,人們仍會將大把的救命錢扔給這些唯利是圖的不法商人。
一個人與一群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的鬥爭是殘酷的。王海曾以莆田系詹國團家族為典型,向衛生部門舉報,並將惡行曝光於媒體。然而,詹出走新加坡,短暫蟄居後,又以外商身份「轉型升級」,完成從性病游醫到正規軍的「蝶變」。詹甚至在事後表示,自己非常感謝王海,如果沒有王海的打假,就不會有他的新生和今天的光明。由此可見,舉報游醫打假之艱難,違法成本和行業准入門檻之低。
重大改變往往是由小事推動的。比如曾經的孫志剛之死,推動了收容教養制度的終結;比如山東問題疫苗案,改變了中國疫苗的流通監管政策。魏則西之死,究竟能給中國社會帶來什麼?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我想,經過這次風波和徹底的暴露,王海定將不會再是「一個人的戰鬥」。更多的民眾、醫療機構和監管部門乃至有良知的非公有制醫療從業者,都會同他站在一起,變成一個國家的戰鬥。
話說回來,如果中國各行業准入嚴格、管理規範、監管得力、執業標準、懲處及時,這個社會也許將不再需要王海這樣的職業打假人。願中國再無王海。 ■記者 劉凝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