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執業醫生希望進一步釐清特許經營和科室外包的區別,以完善相關法規。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魏則西事件發生後,武警二院的「科室外包」等問題引發各界關注。國家衛計委及北京市相關部門相繼發出通知,要求嚴格禁止公立醫院科室外包或變相外包,並展開全面清查整頓。然而,業界質疑,北京市等地方允許開展的公立醫院特許經營與科室外包之間的界限並不清晰。
所謂科室外包是指,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醫療機構,通過簽訂合同或協議的形式,將其內部的某一個或某一些科室交由一定的租賃或承包主體,以醫療機構的名義進行經營的行為,醫院會收取一定承包金,或者再與承包人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收益分成。魏則西生前就診的武警二院腫瘤生物診療中心,就疑似外包給莆田系民營資本。政府多年來強調禁止科室外包,但由於武警醫院不在地方衛計委管轄範圍內等原因,監管出現重大疏漏。
不可私分合作收益
在內地醫療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國務院2015年出台相關政策,明確鼓勵地方探索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強業務合作,主要模式包括「院旁院」、委託管理、特許經營等。4月28日,北京市衛計委發佈《北京市公立醫院特許經營管理指南》,這是全國首個公立醫院特許經營規範。
北京市對公立醫院特許經營的規定指出,公立醫院特許經營的收益,包括品牌費和管理費兩部分,其中品牌費是指醫療機構因使用品牌而向公立醫院繳納的相對固定費用,管理費則是由於醫療機構經營收益增加、專業領域影響提升等。公立醫院與合作方決不允許私分合作收益。
免公立醫院監管不到位
然而,特許經營和科室外包之間的界限,在業內人士看起來並不明晰。有執業醫生提出,規定雖已出台,但因沒有具體細則規範,在現實操作中會是怎樣,無法預料。特許經營會否成為下一個科室外包現象,如果對公立醫院的監管不到位,會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都為專家們所關注。魏則西事件發生後,進一步釐清特許經營和科室外包的區別,完善相關法規,成為業界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