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6 年5月7日, 北京大學香港校友會在香港城市大學成功舉辦「燕集香江」文化中國論壇2016之《人性:善惡與古今》。「燕集香江」文化論壇是北京大學「燕集香江」系列的子論壇,旨在邀請知名文教界學者探討當前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熱點,推動人文學科方面廣泛交流,提升北京大學在香港的文化影響力。
本屆文化中國論壇以「人性」為主題,邀請了3位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學者,與大家分享儒家、佛學及道家的人性觀,為個人生活乃至社會治理提供有益參考。
北京大學香港校友會秘書長王丹凝主持開場,向與會觀眾介紹了「燕集香江」文化中國論壇。校友會會長姚傑致歡迎詞並指出,鑒於內地近期諸多爭議性事件(如百度醫療競價排名)及香港社會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此次論壇的主題恰逢其時,希望論壇上所做的有益探討能夠為現實生活提供指導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吳啟超首先分享了儒家理論對人性的探討。他指出,儒家哲學並不太正視人性中的黑暗面。儒家哲學對「人性惡」的解釋仍然停滯在動物性的解釋範圍內,但是現實生活的許多「人性惡」早已超越了動物性使然。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儒家哲學如果要在這個時代繼續發展的話,需要在「人性惡」的方面加以補充其論述。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姚治華則帶領大家從佛教理論理解人性。他指出,佛學甚少談論「人性」,探討更多的乃是「心性」;而「心性」是中國佛學的一個說法,印度佛學更多是從討論「心(的分析)」再到「(人)性」。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笑敢教授繼而從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出發,為大家解讀道家之「人性本貴論」。他認為,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最關切的是「天下」和「百姓」,治國之術並非其核心論述。在老子看來,百姓沒有善惡之分,統治者需要做的是輔助其保持自然的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