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歐美蠢蠢欲動的拒絕年內「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行為,極可能釀成「WTO史上最具政治歧視性質的爭端」。北京的分析人士警告說,「拒認」的目的和關聯行動是「隨意反傾銷」,這不僅傷害中國,也將使歐美陷入法律、信譽、長期利益和逆全球化四大方面的新風險。經貿人士則擔心,歐美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可能會觸發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貿易戰。 ■新華社
歐洲議會在5月12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在今年12月11日即中國入世15周年之際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並要求歐盟對華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欲保對華反傾銷「通行證」
早就揚言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美國政府,也多次警告歐盟稱,如果承認無異於「單方面解除」歐洲對中國的貿易防禦。
經貿人士擔心,歐美把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視為「隨心所欲對華實施反傾銷的通行證」,可能會觸發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貿易戰。
可以預測的是,隨茪J世後15年過渡期的結束,中國不會再任由歐美以「替代國」的標準對自己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濫用條文損害法治精神
依據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定,無論如何,中國入世15年後,其他WTO成員不得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
這在實質上賦予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因為過渡期結束後就不存在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法律基礎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撰文表示,實際上,議定書第15條無關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是關於對中國發起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時的價格比較問題。
歐盟曾於2008年提出了五項有關市場經濟體的標準,涉及政府資源分配、私有化運作、公司治理透明度、破產法運作法律以及獨立並受到監管的金融業。
不過,五大標準只是歐盟內部的規則,並不能外化為對其他國家的約束或者WTO適用的標準。
歐洲議會將「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同上述所謂五大標準掛u,其目的是與反傾銷、反補貼的價格替代法綑綁。
這實質上是對WTO有關規則的故意誤讀,對中國入世議定書的刻意曲解,是對有關法律條文的恣意濫用,無疑會對歐美法治精神構成損害。
分析人士認為,歐美的做法很可能迫使中國將WTO框架內的法律訴訟作為選項。
違諾勢令「信譽高地」滑坡
回顧15年前的中國入世談判,「市場經濟地位」的主體從來沒有限定為國家,而是企業。根據議定書第15條規定,在中國入世滿15年後,應終止的價格替代法之主體是「受調查的生產者」。
這意味荍@為世貿組織成員,歐美應不折不扣地信守與中國在達成入世協議時的承諾,否則就是對其契約精神赤裸裸的傷害,是「信譽高地」的一次道德滑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條約必須遵守」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任何締約方都不能以國內法為由規避自己在國際條約下的義務,對中國企業採取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歧視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