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一站式電子平台交易 下半年向政府交建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香港特區扶貧委員會正就退休保障進行公眾諮詢,積金局昨日提交的意見書,贊同委員會多項建議,又指雖然預設投資策略 (即核心基金) 因法例通過增加2%雜費上限而需延遲推出,但因已「偷步」進行不少預備工作,有信心可於明年上半年推行。為進一步減低收費,積金局已委託顧問研究增設一站式電子平台「積金易」,將行政程序標準、簡單及自動化,預期下半年向政府提交建議。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強積金制度於2000年推出前,全港只有三分之一工作人口獲某種形式職業退休保障,但現時已有85%就業人士約320萬人,獲強積金制度或其他類型退休計劃保障,是很大的進步。而截至3月底,強積金制度的總資產值近6,000億元,當中近1,000億元屬淨投資回報,實屬正面。
多支柱退保 強積金不可缺
他表示,積金局十分贊同諮詢文件所言,本港應繼續採用多根支柱的退休保障模式,各支柱須共同運作、互相補足,而作為第二支柱的強積金制度,屬不可缺少的一環,不能亦不應被取代。因此他們認同委員會的長遠目標,要繼續完善強積金制度,並已制定強化的策略。
對於強積金一直被詬病「收費高、選擇難」,積金局行政總裁陳唐芷青指,立法會早前通過設立的預設投資策略,提出一個簡易、有收費管控且符合退休儲蓄目標的選擇。
她續說,雖然收費因為多了2%雜費上限,令原定於今年底推出的計劃被延遲,惟大家均希望策略可盡快面世,早已「偷步」進行不少預備工作,受託人也十分合作,因此有信心可於明年上半年推出。
每日10萬宗交易人手處理
她又指,強積金制度現有近900萬個賬戶,顧問曾估計,每年需處理的行政程序交易達3,000萬宗,粗略推算,每日有10萬宗交易需人手處理,營運成本極高,效率亦欠佳。
為提升減費空間,陳唐芷青表示,積金局認為應將行政程序標準、簡單和自動化,透過建立暫稱為「積金易」的一站式電子平台,令所有成員均可透過此平台處理供款、轉換基金及不同賬戶的狀況,減輕營運成本,從而令收費減少。他們已委託顧問研究,爭取於下半年向政府及董事會提交建議。
3階段宣強積金投資管理
另外,針對市民對強積金資訊及管理賬戶反應冷淡,陳唐芷青透露,積金局於本月起將分3個階段加強宣傳及教育,並推出大型宣傳計劃,直至預設投資策略推出後6個月為止,令市民更關心自己的強積金及管理其賬戶。他們又會以推行強積金自由行為長遠目標,建立電子平台將有助此目標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