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5月份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6個,總投資78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則與市場環境建設,政策制定落實不配套等多種因素有關。要扭轉民間投資增速回落,可從多方面着手包括,發揮PPP模式的撬動作用等。
回落1.3個百分點拖低增速
國家統計局周一公佈的1月至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6%,增速比1月至4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3.9%,回落1.3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整個投資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昨天在例行發佈會上指出,截至4月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7,719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398個項目。5月發改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6個,總投資780億元,審批的重大項目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和高技術領域。
針對民間投資增速回落,李樸民指出,國務院組成了九個督查組,在5月下旬到北京、河北等18個省份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的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發改委又單獨派出六個督查組,分別到國務院督查範圍外的12個省份開展專項督查,發現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在政策制定落實方面,多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間投資的政策,但有些要求沒有完全落實或者說沒有完全落地。有些法律法規缺乏配套的細則,沒有相應的協調措施和配套措施。
此外,目前辦企業、搞投資面臨的制度成本依然比較高,如政府部門的審批時間仍然較長,有的審批標準不統一。
市場環境建設方面,土地貴、房租貴、稅費高、人力成本高,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普遍感到融資難、融資貴,資金緊張。加上在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企業由於缺乏轉型升級方面的儲備、信息不對稱,一時很難找到新的投資領域。
籲發揮PPP模式撬動作用
他指出,要扭轉當前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趨勢,既要抓好現有政策的落實,又要有針對性地出台相關舉措。特別是要充分利用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的契機,全面梳理既有政策落實情況,評估政策實施成效,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完善,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帶動作用,發揮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撬動作用、投資信息服務平台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