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為鼓勵校內師生和社區人士參與減碳行動,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師生團隊構思多元化低碳項目,並將之結集成手機應用程式(App),把科技融入減碳生活中。他們邀請元朗「雞地」低碳食肆為合作夥伴,建構「低碳地圖」,又出版雜誌「WeCycle」宣揚綠色生活,同時製作減碳計算機,以及建立校園有機農圃植物生長照片庫。團隊把活動構思和實踐情況寫成計劃書,參加綠色力量「青年氣候聯盟」比賽,獲選為「傑出青年氣候大使」。
地理科及資訊科技科教師關樂生,領導19名學生組成團隊,開發「Low Carbon Living Kit」手機App,內置環保項目,例如學生製作的低碳雜誌「WeCycle」、「低碳雞地」地圖、社區有機農莊植物生長照片庫及減碳計算機。
邀13間食肆成為「合作夥伴」
為製作「低碳雞地」地圖,學生走訪該校附近、被元朗區居民稱為「雞地」的食肆範圍,「膽粗粗」邀請食肆成為地圖其中一個「地標」。隊伍成員、就讀中五的呂楚翹指,她和同學在三四天內,趁下課時間走訪「雞地」,了解「雞地」食肆是否符合低碳條件,包括客人自備餐盒和餐具免附加費,有否「少飯」選擇,有沒有提供至少一款素食午餐,以及餐單使用本地食材。若食肆符合以上4項條件,學生就會邀請他們成為「合作夥伴」。
最後,共有13間提供不同菜式的食肆加入,集合成「低碳雞地」地圖,學生把地圖製作成海報和宣傳單張,讓食肆向客人展示「低碳」措施。
雜誌「WeCycle」出「印刷本」
手機App中載有低碳雜誌「WeCycle」,學生去年底出版第一期「印刷本」,以推廣低碳生活為主。網上版包含學生攝製影片,例如如何以舊校服製作環保聖誕樹教學影片。至於社區有機農莊植物生長照片庫,則記錄校內小農圃照片,讓參與種植農作物師生從手機App了解植物生長情況。減碳計算機讓用家計算日常生活減碳量,例如以行樓梯取代乘搭電梯,可減少碳排放量。
關樂生表示,比賽讓學生融合及實踐地理科及資訊科技科知識。他指,該校學生中一起已在資訊科技課學習製作手機App,是次參賽學以致用。他並向學生傳授課程以外知識,例如使用電腦軟件製作海報及雜誌排版。
上述師生團隊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傑出青年氣候大使」之一,贏得1萬港元「綠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