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新作出版 反思中國高等教育

2016-06-2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對於中國的大部分考生而言,高考仍然是改變個人乃至整個家庭命運的重要隘口,有關高考、志願填報、大學教育質量等的每一個話題,都會牽動社會的敏感神經。日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新作《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出版,結合其二十年來對國際一流大學的觀察與自己在兩岸三地大學的切身體驗,從多個角度提出了高校建設的專業意見。

中國為什麼沒有世界一流的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為何只有形式、少有實際成果?教學和研究工作如何平衡?現有的行政制度是否束縛了創新力?根據郭位的觀察,內地許多大學的新校園佔地廣闊、綠化成蔭、硬件充足,軟件也能迎頭趕上港、台的大學;內地的高等教育亦充滿活力,上進心強。但是,內地高等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如:管理機制透明度不足,管理人員地域局限性太強、多樣性太弱,重形式而輕實質,教研脫u,文憑主義當道,授課時數太多、研討機會太少,缺乏教育投入與回報的概念。

唯完善「心件」方能培育一流人才

為此,結合近二十年來對國際一流大學的觀察與自己在兩岸三地大學的切身體驗,郭位從多個角度提出高校建設的專業意見。他並提出自己的核心見解:「心件」。即執政者的見解,社會的進取心,校園內各部門、階層同仁的心態。他認為這些可謂是大學國際化不可忽視的要件,稱為「心件」。

郭位認為,港、台、內地的大學在硬、軟件上大體追上了國際標準,因此在國際評比上有些進展。然則在「心件」上阻力橫生,尚難以與硬、軟件的進步相提並論。「心件」貫穿於大學的方方面面,唯有完善「心件」,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的創新力、國際化程度,培育出一流的人才。

兩岸三地大學「心件」落後 社會當負責

郭位在其新作中指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兩岸三地大學的「心件」落後,社會要負些責任。中國重視教育固然是優點,但由於學費普遍便宜,而教育投資昂貴,其差額乃由全民埋單;教育如果未能回饋社會,功效便會打折。凡此種種,皆是由於不重視權責、品質、產出與績效的基本「心件」元素。

具體地說,內地的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心件」差距在哪些地方?應該如何縮小這些差距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長柯柔列舉出了美國大學之所以出眾的三大管治要素,為郭位主張的理想「心件」做了註腳,即辦學自主、自由競爭、市場機制。就此三個要素而言,港、台、內地的高等教育各有長短,而「心件」皆有不足。

郭位認為,提升國際化的「心件」,應該強調團隊精神,重視產、學、研的結合,遠離產、官、學牽扯不清的關係。如果能做到這些基本要求,遵守小道理、少講空泛的大道理,創意才有意義,創新才有希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