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文匯八方:中國-中東歐關係迎來發展新契機

2016-06-23

作者 張健

6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對塞爾維亞和波蘭的國事訪問,這是習主席3個月內再訪中東歐,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高層互訪頻繁,「16+1」框架下的合作及「一帶一路」的中東歐建設碩果纍纍。雙方關係持續走近,既是彼此重新發現、再度認識的結果,更與雙方發展戰略契合度高、互補性強密切相關。

從中東歐的情況看,近年來雖然經濟發展較快,但問題與隱憂也開始凸顯。中東歐國家對歐盟依賴度普遍過高,對歐出口佔本國出口總額均超80%,所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也主要來自歐盟。中長期看,歐盟特別是歐元區經濟復甦緩慢無力,其重重問題不可避免會傳導至中東歐。另外,過去中東歐從歐盟獲得大量援助資金,但未來所獲資金肯定將減少。

中東歐國家還普遍面臨基礎設施不足、老舊問題,翻新、改造及新建需求巨大,包括鐵路、公路改造,新建高鐵、能源管線、核電站、工業園區等。跨國項目如「跨喀爾巴阡山走廊」是一項貫穿中歐南北的公路、鐵路計劃,由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等國共同提出,投資需求也非常大。

因此,中東歐國家經濟多元化戰略不可避免,並從「16+1」合作機制及「一帶一路」建設中看到希望和機遇。無論從擴大出口、吸引投資和遊客,還是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來看,中國都是中東歐國家極好的合作夥伴。

對中國來說,中東歐在歐洲群體性崛起,處於快速追趕西歐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長未來很長時間內仍將大大快於西歐國家,且又背靠歐盟大市場,勞動力素質高但成本又相對較低,正是中企「走出去」的理想地區。

目前,中國-中東歐合作方興未艾,在雙邊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旅遊及人文交流等領域均取得豐碩成果。習主席此次出訪的塞爾維亞和波蘭兩國,在「16+1」合作機制及「一帶一路」建設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塞爾維亞是西巴爾幹未入盟五國中面積、人口及經濟體量最大國家,長期對華友好。去年9月,尼科利奇總統率閱兵方陣來華出席了「9•3」紀念活動。中塞兩國政治互信強,經貿合作亦卓有成效。塞爾維亞積極參與「16+1」合作及「一帶一路」建設,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科斯托拉茨電站及匈塞鐵路等項目就是近年來中塞合作的具體成果。

波蘭是中東歐地區最大國家,工業及農業基礎堅實,是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貿易夥伴。去年11月,波蘭新任總統杜達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並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近年來,中波務實合作持續推進,雙邊貿易、投資快速增長,多條中歐班列途經或終達波蘭。波蘭還是中東歐地區唯一的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中波兩國在基礎設施、物流、能源、採礦業、高科技、農業、金融、旅遊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高層互訪既是雙邊關係的晴雨表,也是深化發展的催化劑。相信習主席此次出訪,必將推動中塞、中波雙邊關係及中國-中東歐、中歐關係再上層樓,迎來更為美好的明天。■本文轉載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