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非金融債務已經接近GDP250%,而且仍在增加,所以從其它國家的經驗來看,如果不迅速實現去槓桿的話,中國將可能爆發一場債務危機。不過,這種看法忽視了中國特殊的制度和環境,中國的債務主要以內債為主,以外幣計價的外債不超過總債務的5%,同時中國也有相當高的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這些都和歷史上爆發債務危機的新興國家有本質上的不同。
中國的債務構成中,政府和家庭債務並不高,主要值得擔心的是企業債務。而在中國的企業債務中,大半是國有企業債務,而主要債權人則是國有金融機構,跟完全市場經濟下的債務問題相比,中國的國有企業,在國有金融機構和政府之間能夠騰出的空間大很多。
央行「放水」支撐銀行體系
加上中國的銀行幾乎全部屬於國有,因此存戶並不擔心銀行會破產,因為央行具有無限供給人民幣的能力,只要得到央行的支持,銀行不可能無法支付存戶的提款。由於這種信心的存在,即使在中國銀行體系的壞賬率達到40%以上,也沒有出現銀行擠提,存戶資金仍然源源不絕地流入銀行,保證了銀行體系的正常運作。
很多人擔心當市場出現恐慌的時候,由於所有人都想拋售資產,一時間賣家遠遠超過買家,市場流動性迅速減弱,從而引發資產價格大跌,並觸發進一步的拋售,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起因。但是如果政府能夠及時為市場注入資金並穩定市場情緒,就可以避免資產拋售和價格的下跌,在中國的制度環境下,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的控制和干預能力,要遠遠超過其他已發展國家。
中國近期內出現大規模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很小。不過一旦銀行體系全面對外開放,大眾恐慌可能導致存戶將人民幣轉成外幣轉移出境,這就不是對個別銀行的擠提,而是面對整個銀行體系的,央行作為最後借款人的能力,也將受到人民幣貶值的制約,照目前銀行體系開放的程度,這種情況並不會出現。■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陳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