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專題 > 正文

推產業穩收入 「輸血」變「造血」

2016-06-29
■王姝在幫貧困戶周梅英(左)包裝剛從基地採摘的新鮮蔬菜。 王逍  攝■王姝在幫貧困戶周梅英(左)包裝剛從基地採摘的新鮮蔬菜。 王逍 攝

據贛州市委外宣辦最新資料顯示,贛州市共安排2,776個市、縣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掛點幫扶貧困村,派出扶貧駐村工作隊3,201個,安排66,651名幹部與30.82萬貧困戶精準結對,選派3,649名優秀年輕幹部擔任村(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每戶貧困家庭都有幫扶責任人全覆蓋。作為第一書記,王姝所在楓林村的精準扶貧對象合計42戶共197人。她說:「每家每戶的致貧原因不一樣,而且隨時都在變化。我走進老表家中,聽他們想什麼、盼什麼、憂什麼,獲得貧困戶的家庭人口構成、健康狀況、收入來源、困難原因、發展意願等第一手資料。我們發現,唯有發展產業,可以為楓林村貧困戶帶來穩定的收入,讓扶貧從『輸血』變為『造血』。」

與基地簽合同 返租倒包

由於埠頭鄉有蔬菜基地,當地黨支部遂提出讓基地在扶貧方面起到帶動示範作用。為了擴大基地規模,王姝和其他村幹部走村入戶給老表們講解國家的政策、農村的發展趨勢、土地流轉之後的收益、政府的保障措施,終於獲得本不願將土地流轉的老表們的支持。土地流轉之後,王姝又推出返租倒包模式,即在基地內規劃50畝「田間扶貧超市」生產檔口,鼓勵貧困戶與基地簽訂合同,按照每戶返包6個大棚、3畝的生產規模獲得生產經營權。返租倒包受益者之一的周梅英笑着說:「在基地裡做事,我們只要幹活,不用掏別的成本,也不用擔心賣不出去。我們每個月可以獲得1,500元的工資,種出的蔬菜超過標準後,還可以獲得分紅。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此外,王姝等村幹部們亦對症下藥推出幫扶新措。村民陳美林屬雙殘家庭,雖然經營一家小電器維修店,卻難以維持這五口之家的開銷。在溝通之後,村幹部們建議陳家代理品牌家電,兼營家電維修,幫助陳家租店面、辦營業執照、辦理貼息貸款、聯繫貨源。陳美林的妻子開心地說:「我們去年賣電器淨賺好幾萬元。多虧了王姝和村幹部們的幫忙,他們真是好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