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這群把鄭和視為自豪和驕傲的家鄉人,以自己不同的方式,用「鄭和精神傳播鄭和文化」。其作為鄭和家鄉人的自豪、傳播鄭和文化捨我其誰、研究鄭和文化鍥而不捨的經歷,令記者印象尤為深刻。
全家出動忙搜料
今年81歲高齡的徐克明,在晉寧頗有知名度,被稱為「鄭和研究第一人」。歷經40年研究鄭和,其艱辛可想而知,但滿頭銀髮的徐老卻謙遜地說:「我只做了三件事:參與籌建鄭和故里紀念館,並成為國內首個鄭和紀念館首任館長;參與了鄭和公園最初的規劃建設;完成了累計50多萬字、數百幅圖片的鄭和文化史料收集、整理、撰寫。」
耳濡目染之下,徐老一家都成了鄭和文化研究的熱心人和有心人。徐克明的女兒徐海佳初時做鄭和紀念館講解員和鄭和公園導遊,後任鄭和公園主任,承擔了鄭和紀念館館長的工作,接待、講解、服務來訪者,開展鄭和文化的學術交流、座談;業餘時間還幫父親收集、整理、打印鄭和文化資料。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女婿,能廣泛接觸國內外人群,一旦發現有關鄭和的資料,就會忙着收集回來。其母親只要在大街上發現有關鄭和的宣傳單,也會興沖沖地拿回來交給徐老。徐海佳說,大家已形成了一種默契。
「永樂航海一飛鴻」
晉寧縣的鄭和研究會,僅是一個縣的一個社團,既沒有編制、也沒有固定辦公場所,卻聚集了141名會員。在晉寧縣文聯簡陋的辦公室,記者採訪到兼任鄭和研究會副秘書長的楊爾文,在其看來,現任會長李飛鴻是晉寧研究鄭和的後起之秀,而且是集大成者,稱其為「永樂航海一飛鴻」。
在楊爾文的記憶中,李飛鴻從參加工作時的年青時代,便開始了鄭和文化的研究。儘管工作崗位轉換、公務繁忙,但李飛鴻對鄭和的研究從未間斷。「時常能見到他的案頭堆滿資料、常常挑燈夜讀。」其參與主編了《鄭和故里-晉寧》,主編了4套《鄭和故里文化叢書》計20餘冊。尤其令楊爾文敬佩的是,李飛鴻出版了長篇小說《永樂大航海》、舊體詩集《江山詩流星集》、鄭和研究專集《鄭和九十九》。
楊爾文評價:《永樂大航海》和《鄭和九十九》,堪稱當今世界鄭和研究「雙璧」。《永樂大航海》是目前最全面最細緻最生動再現鄭和亞非親善萬里航的史詩,七分史實、三分虛構,情節跌宕、扣人心弦,既是研究鄭和的重要史料,也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鄭和九十九》則廣泛深入,分門別類,條理清楚,趣味盎然,娓娓道來,既集各家大成,又具獨特見解。
打造文化產業鏈
與鄭和同村的李玉偉,雖然從小聽着鄭和的傳奇長大,但真正與鄭和文化結緣,卻是藉鄭和這個品牌做成了一筆大生意。那一年,李玉偉製作的「鄭和文化茶」系列茶餅和茶磚,茶面沖壓鄭和像、鄭和航海圖、海神等圖案和字樣,令其沒想到的是,該茶品在江蘇、福建沿海一帶賣得十分火爆,多次追加製作仍供不應求。經銷商告訴他,許多漁民將茶餅懸掛於船上,祈求鄭和佑護。
李玉偉告訴記者,他因鄭和這個文化品牌收穫了巨額利潤,也感到了傳播鄭和文化的責任,「同喝一眼井水長大,傳播鄭和文化捨我其誰!」李玉偉以商人的方式,註冊了鄭和文化公司,專事與鄭和相關的文化產品開發和推介;建起了航海主題酒店,增添了一處鄭和文化景觀和體驗實體。李玉偉的願望是建設一座鄭和文化產業園,記者在其已完成的策劃書上看到,其構想是重建鄭和故里和明代古鎮,集古鎮旅遊、主題酒店、休閒娛樂、特色美食、接待服務、旅遊紀念品生產銷售於一園,形成完整的文化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