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自然保護區物種多樣 成民眾避暑勝地
大自然的珍禽異獸和奇花異木對好奇的孩子永遠有着吸引力,越來越多家庭趁着暑期去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避暑,還可一起享受童趣,可謂寓教於樂。廣東是內地自然保護區最多的省份,擁有眾多知名的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而且自然保護區類型涵蓋了森林生態、內陸濕地、野生動植物、海洋海岸、地質遺蹟、古生物遺蹟等。今次要推薦給大家的,是部分珍稀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保護區。喜歡動物的港人,不妨全家一起親身了解珍稀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加入愛護美麗大自然的環保行列。■香港文匯報記者 古寧 深圳報道
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地唯一海龜產床
海龜是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三面環山,沙岸面積僅0.1平方公里,環境僻靜,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海龜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在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惠東港口海龜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海龜上岸產卵繁殖的天然場所、唯一的產床。因此,當地人稱之為「海龜灣」。每年的6月至9月,是海龜的產卵季節,海龜會在夜幕的掩護下爬上沙灘,挖坑產卵。在該自然保護區,港口海域是海龜洄游的必經之地。
海龜一次產卵逾百個
當地人表示,以前海龜上岸產卵的場面是很壯觀的,成群結隊地爬上山坡。海龜產完卵後會離開,直至龜蛋差不多孵化時,才再回到產卵處,憑藉氣味認出自己的孩子。幼龜則跟在龜媽媽後面,排着隊爬向大海。一般海龜一次產卵一百多個,但是成活率並不高,有些小海龜甚至被魚吃了。
有漁民說,海龜灣海域中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為海龜的棲息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幼龜從出殼蹣跚離岸下海後,要20多年後才會重返海龜灣產卵,一代又一代,重複着牠們的生命軌跡。「由於各種原因,那些年海龜上岸的壯觀場景已難覓了」。
粵北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科普基地已具規模
廣東粵北華南虎自然保護區屬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自然資源保持完好,物種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保護區脊椎動物有27目85科305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有35種,廣東省重點保護的有18種。為了更好保護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華南虎,保護區在韶關建立了華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已成為中國保護華南虎物種的重要成員。該基地由科普教育區、繁育研究區、野化馴練區組成。目前,基地已初具規模,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生態旅遊於一體,已成為廣東生態建設、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態旅遊的重要基地。
現存華南虎依靠人工繁育
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屬於珍稀瀕危動物。上世紀90年代後,已很少有人發現過野生華南虎的活動痕跡。目前,野生華南虎已不具備自我恢復種群的能力,人工飼養是拯救該物種的唯一途徑。中國現存的華南虎,都是由兩雄四雌共六隻老虎人工繁育的後代。由於呈現高度近親繁殖的狀態,華南虎的繁殖率低,死亡率高,抵抗力弱。
目前,韶關華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已有十來頭老虎,但暫時都不能放回野外。華南虎不能放野外,並不是華南虎不能適應,而是人類活動太多,牠的生存環境已被破壞。此外,中國現已有十來頭華南虎運到南非野化,如果野化成功,韶關基地的華南虎會送到福建梅花山放養。
汕尾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候鳥的「天堂」
廣東是候鳥的「天堂」,如在汕尾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廣闊的沿海濕地和豐富的淡水濕地,成為亞太地區南中國海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和國際瀕危水禽重要的庇護棲息場所。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由公平水庫濕地、大湖海岸濕地和東關聯安圍灘塗魚塘濕地三部分組成。由於該保護區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氣候溫和濕潤,濕地種類多,水域及濕地面積大,眾多遷飛而來的水禽在此棲息、越冬、停留、遷徙和繁殖。區內的鳥類物種數量為246種,尤其是國際珍稀動物--紫水雞,成為「鎮區之寶」。
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紛喬居
每年入冬,大批珍貴的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候鳥,紛紛遷徙而來,喬居於此。黑臉琵鷺是世界公認的極度瀕危鳥類,到此的約佔全球數量4%。卷羽鵜鶘是全球易危鳥類,越冬數量最高紀錄達22隻,約佔全球數量3%。2011年,該保護區內首次發現3隻在廣東極為罕見的冬候鳥、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小天鵝。
汕尾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不僅是鳥的「天堂」,隨着季節的變化,有去過的朋友甚至形容為步移景換,是非常不錯的景點。去年,該自然保護區就入選「廣東十大最美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