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藺常念:證監會無視業界反對聲音

2016-08-29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陳楚倩)市場繼續發表對證監會及港交所(0388)倡議的上市公司監管改革諮詢文件,股票分析師協會永遠榮譽主席藺常念撰文表示,至現時為止,支持改革的聲音全部來自官方渠道,來自民間的聲音卻絕大部分反對。他相信,若證監會無視業界反對聲音,揚言不排除就反對上市諮詢,發起下一步請願行動。

稱「新架構」為橡皮圖章

藺常念稱,只要小心閱讀內文,不難發覺證監會建議的新架構,只是一個橡皮圖章。新架構中,上市政策委員會(LPC)及上市審批委員會(LRC)內,證監會與港交所上市科的人各佔一半,架構表面看似公平,但證監會掌握茪W市科高層的薪酬表現及評核,所以等如證監會控制茪@切。

證監會在此問題上,經常強調改革後會提升上市審批速度,藺常念指這個是必然的,因為證監會可以否決不符合其「價值觀」的公司上市申請,審批速度肯定會加快。

證監會多次強調,申請上市的公司必須符合其「合適性」的指引,其中一項不符合「合適性」的,便是「輕資產不適合上市」。例如阿里巴巴的業務,原則上便難以在香港上市。但藺常念認為,阿里巴巴現時每天在美國的成交金額,有時高達近50億美元之多(約380億港元),接近港股平均一半的日均成交額,若阿里巴巴當時能在香港上市,業界包括港交所在內之得益應是更多。

保障投資者是證監會經常掛在嘴邊的「護身符」,一切改革要都為保障投資者利益而來。他認為,雖然證監會本來就擁有否決上市申請的最終權力,但在現行架構下,證監會要否決某一公司上市,必須詳細解說它不適合上市的理據。但新架構下,被證監會「懷疑」的公司,尚未達到審批表決前便已被淘汰,證監會是無須解釋的。未來港股市場會否跟隨像英國及新加坡的IPO市場般,集資額年年萎縮,證監會是無道義上的責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