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南北直通車 > 正文

特稿:居哈16載港人隨同照顧

2016-09-01
■左起:TOKTAROVA Zhanerke、何家偉及MUSSINA Anar。 鄭伊莎 攝■左起:TOKTAROVA Zhanerke、何家偉及MUSSINA Anar。 鄭伊莎 攝

為配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理大積極啓動與沿線地區的院校合作。其中,17名哈薩克斯坦斯坦的學生去年入讀理大,當時隨行的就是在哈薩克斯坦居住了16年的港人何家偉。對哈薩克斯坦有深入了解的何家偉返港擔任理大舍堂生活及學生資源處高級項目主任一職,以協助這批學生適應香港及照顧他們的需要。

對於為何昔日離港遠赴陌生的哈薩克斯坦,他解釋說,哈薩克斯坦受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當地經濟重創,於是他毅然走到當地服務,從事教育出版、醫療等義務工作。機緣巧合下,邂逅了哈薩克斯坦的妻子,並開始落地生根。婚後他走到其妻子所屬的村落工作,「會幫忙買煤、冬天派食物,這些工作並無前途,但我想參與其中」。

感「一帶一路」機會難得

回望離港這十多年,他笑言每日都很難忘:「去之前完全無想過能融入當地,無民族之分,這是最開心的。直至今日,看到哈薩克斯坦由一個寂寂無名的地方,慢慢發展起來,捱過貧窮的日子,又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學生的教育水平亦有所提升,令人很感動。」他指「一帶一路」為國家帶來不少機遇,亦令他回港貢獻,非常難得。

來到理大,要重新適應香港的生活,對他也是一個小考驗,「我剛到埗時,廣東話也說得不好,不習慣香港快速的步伐,跟同學一樣,感到陌生,大家要一起努力適應。」短短相處數月,已與這班哈薩克斯坦的同學建立了亦友亦師的關係。

MUSSINA及TOKTAROVA都指,何家偉就像大哥哥,讓人信賴,「他除了關心我們是否適應香港的生活,也會幫助我們舉辦相關的文化活動,推廣我們的故鄉,令人很窩心。」 ■記者 鄭伊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