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模擬試題

2016-09-01
■奧運彰顯文化全球化,各國家及地區旗幟在開幕禮飄揚。 資料圖片■奧運彰顯文化全球化,各國家及地區旗幟在開幕禮飄揚。 資料圖片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2016年的里約奧運,埃及組合因信奉伊斯蘭教的關係,兩人均穿上長袖衫褲(其中一個隊員戴上了傳統穆斯林女性頭巾),在烈日當空下與德國隊兩名穿上泳裝的球員進行比賽,服飾的差異成為了球場上最大的對比。

自1999年起,國際排聯就訂明泳裝為沙灘排球比賽的標準服裝,規則引起不少國家的反感,認為規則令觀眾忽視了運動的本身。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國際排聯對沙灘排球的服飾規定作出調整,接納球員穿上不及膝短褲和有袖上衣參加比賽。服裝規定的放寬間接令到參加奧運資格賽的隊伍由4年前的143隊增加到169隊。

國際排聯發言人表示,此舉是為了讓更多不同宗教、文化的國家和球員都能夠參與到沙灘排球。

資料B:

根據伊斯蘭教義規定,男性遮蔽羞體(即身體不可暴露部分)從肚臍至膝蓋,而女性羞體範圍相對男性要大得多。女性除面部與雙手外,其餘身體髮膚均為羞體,須用服飾遮蔽,穆斯林婦女戴面紗或紗巾蓋頭原因就在於此。

埃及女子組合在里約的沙灘排球賽雖然以0比2被德國擊敗,但埃及代表Elghobashy在賽後表示:「我戴上Hijab(傳統穆斯林女性頭巾)已經有10年,它從來沒有妨礙到我做我喜歡的事,沙排也不例外。看見埃及國旗在這個嘉年華中與很多國家的旗幟一同升起,我感到很驕傲。」

雖說埃及參賽未能奪冠,但是次比賽至少吸引了不少穆斯林國家傳媒報道事件,還罕有地刊登比賽現場的照片,令沙灘排球可以進一步打入世界各地的市場。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A及B,提出一些可能成立的因素,以解釋國際排聯更改沙灘排球比賽服裝要求的一些原因。(6分)

b. 「里約沙排」一事,體現了文化全球化的哪些特質?(6分)

題目拆解

a題拆解:此題為「原因題」,學生需要利用資料所提供的內容加以歸納整合,以得出國際排聯更改沙灘排球比賽服裝要求的原因。學生需要同時運用兩項資料,並需要指出至少3個原因,於回答過程中亦需要緊扣里約沙排項目。

b題拆解:學生需要了解文化全球化的一些特徵,並利用里約沙排為例加以說明。留意題目為6分題,故學生需要提出3個文化全球化的特徵。

參考答案

a. 為了減少規則所引起的不滿:要求運動員只可穿着泳裝或比堅尼,會令觀眾觀看賽事的目標轉移。為了避免觀眾只留意運動員的身材,忽視體育運動的本質或運動員的能力,所以國際排聯將比賽服裝要求改變。

吸引更多不同媒體報道,以提升各地人民對沙排的興趣:由於泳裝或比堅尼衣着不符合某些宗教國家的準則,故賽事未能被相關宗教國家接納參與或報道,放寬服裝要求有利不同背景的運動員參賽,亦可提高傳媒的報道,令更多人認識及接觸沙排。

尊重不同國家文化:全球各國有不同的文化或宗教背景,要令全球變得一體化,就需要進行不同形式的調整,加上奧運會本是國際性的體育活動,為了令賽事更具全球性,改變比賽服裝要求是不可避免的,以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

b. 國際賽事/組織的推動:全球化得以推動,需要國際組織從中協助。以里約奧運沙排為例,就體現了國際組織的角色,國際排聯為了令奧運沙排更具全球性,故將比賽服裝要求改變,以令更多不同背景的國家都可派運動員參賽,亦令更多不同國家的人民可欣賞賽事,無形間推動了運動的全球化。

文化兼容:國際排聯將沙排比賽服裝要求放寬,有效令更多不同宗教、文化的國家和球員都能夠參與到沙灘排球,雖然與沙排本身在炎熱的天氣下進行的特色有所不符,但當中體現了不同文化或宗教背景的人透過運動得以互相交流及認識,帶動了文化全球化。

文化衝突:當兩種或以上的文化交集時,有機會因為彼此的意見或原則對立而出現互相排斥的情況。

上述比賽中,埃及組合穿上長袖衫褲(其中一個隊員戴上了傳統穆斯林女性頭巾)成為了全場焦點,反映出不同國家的衣着文化未必能完全得到世界各地的人所接納,可見文化全球化中仍有文化衝突的出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