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諮會擬重建重置 關注組盼原址保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屬於市區重建局的中環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範圍的閣麟街,內有逾百年歷史的「背對背」唐樓群磚牆遺蹟。古物諮詢委員會昨日推翻早前決定,通過重新為該遺蹟進行歷史評級。市建局昨日亦向古諮會介紹保育磚牆的方案,計劃將磚牆拆除,在重建後的公共空間重置磚牆。有民間關注組織卻批評,方案未能呈現遺蹟背後的歷史意義,希望能夠原址保育。
古諮會於今年3月討論該遺蹟時,以歷史意義不大及磚石構件不完整為由,決定對該遺蹟不予評級;但昨日開會時,委員卻以大比數同意為該遺蹟進行評級。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會後解釋,收到古蹟辦及民間團體的相關歷史資料後,認為該遺蹟反映十九世紀華人居住狀況及當年發生瘟疫後對建築物的影響,故委員決定重新考慮評級。
「背對背」唐樓群遺蹟難還原
市建局亦向古諮會介紹保育磚牆的方案。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經理區俊豪表示,由於磚牆低於安全標準,建議將之拆除,並利用部分完整的磚石構件,在重建後的公共空間中重置磚牆。有委員關注,只重置磚牆難以讓市民了解「背對背」唐樓的歷史意義;有委員則建議,重置磚牆後需設標示介紹有關歷史。
林筱魯認為,最理想是盡量保留遺蹟原貌,但也要顧及現實需要。而基於安全考慮,不會「原汁原味」保留磚牆,但不代表重置遺蹟會掩沒其歷史意義。
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表示,歡迎古諮會決定把遺蹟進行評級,但對市建局的保育方案有保留,因其未能呈現遺蹟與「背對背」唐樓群的關係,只把遺蹟變成圍牆,希望市建局能探討原址保育的可行性。她又說,未來會與工程界及保育界專家研究更好的保育方案。
「背對背」唐樓群遺蹟位於閣麟街及吉士笠街內,直至香港爆發鼠疫後,當局因衛生原因要求樓宇之間必須留有通道,令「背對背」唐樓絕跡。
舊中區警署倒塌復修有方案
另外,會議又討論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已婚督察宿舍倒塌後的復修方案,負責活化的香港賽馬會提交8項復修建議,包括使用原有物料復修、部分拆卸及活化、全面拆卸等。林筱魯表示,復修方案需待馬會工程報告完成後才能決定,料明年1月才有具體方案。
昨日會議亦通過把1959年開業的舊粉嶺戲院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北角皇都戲院需待委員與民間團體交流及實地考察後再決定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