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話你知:附果仁含油種子 毒素穩定難分解

2016-09-11

澳門衛生局驗出香港生產的恆香雙黃白蓮蓉月餅,致癌物黃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標準,但同時發現港澳兩地對此標準不一,更令人關注的是還有什麼食品是存有黃曲霉毒素。翻查記錄所得,食物環境衛生署在2001年4月發表一次黃曲霉毒素風險評估研究,抽查526個食物樣本,包括花生及花生食品、植物油、脂肪食品及穀類食品等,發現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花生及花生食品樣本內都含黃曲霉毒素。

早年報告指超標比率低

署方在1998年至2000年間抽取526個樣本作分析,當中只有一個1998年分析的花生醬樣本超出法定標準。署方再進行定量分析並測出食物的黃曲霉毒素平均含量,發現92.4%的樣本沒有測出任何黃曲霉毒素,故認為本港食物中含有毒素可能造成的危害並不嚴重。即使眾所周知與黃曲霉毒素有關的食物組別,如花生及花生食品每千克的平均含量也低達1.45微克。在調查的三年內,與法定標準比較,超標比率為0.6%。

不過報告內建議,先天性肝病患者可考慮避免進食花生及花生食品,以進一步降低這種毒素給健康帶來的風險。報告解釋,產生毒素的黃曲霉菌較喜歡在果仁和含油種子內生長,亦常見於溫度高又非常潮濕的熱帶地區及泥土,但在港從未有人因進食含黃曲霉毒素的食物而中毒。

黃曲霉菌肉眼看來往往是綠色的,但黃曲霉毒素卻無臭、無味、無色,並可存於多種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出產的食品內,包括玉米、無花果、果仁及多類穀物。報告續指,食物裡的黃曲霉毒素呈穩定狀態,能抵受一般的烹調過程,不易分解。至於毒素聚積視天氣情況而定,如農作物收成前發生重大旱災、土壤濕度低於正常水平且溫度升高及天氣惡劣等,霉菌孢子便侵染農作物,從而影響農作物抵抗力,助長黃曲霉毒素產生。

■記者 尹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