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紡織商會 > 正文

談品牌-從王德順談起

2016-09-12

一位在Lanvin 工作的法國朋友在Facebook上傳來了一段視頻,內容是一個長髮老人,頭髮全白,很時尚的在行cat walk,開始時候還以為是Yohji Yamamoto 的時裝發佈會。後來再三搜尋下,才知道這老頭來自山東,名字叫王德順,今天約80歲了。視頻是關於他在內地替一棉襖品牌的冬天系列行貓步,他表演的時候,赤祼上身,露出一身結實的肌肉。網上立刻爆紅,一大堆的資料關於王順德的背景。然而,最感興趣的是有網民把他與Nick Wooster、Aiden Shaw、Irvin Randle等一大堆潮叔熟男相提並論,他們全都年過五十而被網民評為全世界最會穿衣服的男士。其中Irvin Randle是位初小老師,Aiden Shaw是位模特兒,他的背景很傳奇這裏我省下不詳述,而Nick Wooster 是位知名時裝買手和顧問,去年香港Lane Crawford 為慶祝165周年紀念,邀請了Nick Wooster策劃了一個男裝專區,也算是香港時裝界的盛事。這些報導的角度大部分都是說,時裝再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現在老人家都可以很潮等等。但現實是這群年長的顧客群,往往在市場上都被遺忘。試想想,現在有甚麼品牌是針對這顧客群,他們不是要每天Dunhill,Saville Row那般的規矩與一絲不苟,你或會在Gap、J Crew...裡看到他們shopping,但那是因為市場上別無選擇。

其實從另一方面看,我們都經常談論人口老化問題,據聯合國的調查,香港人的壽命為83.74歲(2015年),每談到這問題,太多的關注還是在醫療保險上面的,對一些比較年長的朋友現有不同的稱謂,有「老友記」、「銀齡」、「第三齡」,「銀髮一族」等。這群很重要的顧客群好像被時裝拒諸門外,偶爾有些自願團體舉辦一些時裝活動給「銀髮一族」,成績總強差人意,甚至慘不忍睹,台上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公婆婆穿上一些傳統的設計,如旗袍唐裝,又或奇裝異服怪怪的行着貓步,司儀或評判(如是比賽的話)總是把他們看成是小孩子般逗拜。其實他們是很重要的一群時裝顧客,他們都可以成為fashion icons。

市場學上經常講babyboomer,很多學者都歸類於1946 到1964年出生的人士,現在他們都超過50歲了,因人生的閱歷,這班顧客群對生活質素還是執著和有要求,他們很多在經濟上也比較穩定和寬裕。現在的年青人對網購已成為生活一部分,Fast Fashion 對年輕一輩的購物和時裝的概念起了很大的衝擊,甚麼品牌忠誠度,對衣服品質的要求也比較隨意,價值便宜可能是最重要的選擇因素。這對很多的服裝品牌形成一個很大的挑戰。反過來說,我身邊的baby boomers 朋友很多都有些堅持,比如說,還是相信服裝質量的重要性,網購服裝對他們來說還不是一個習慣,還是比較喜歡到實店裏購物。我們身邊將會有很多像王德順,Nick Wooster等年紀不少的fashion icons出現。大家多留意這一顧客群吧,除了醫療保險外,他們絕對是時裝品牌的一個大商機。■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